紫苞舌蘭 | |||||||||||||||||||||
|
‧中文名稱: |
紫苞舌蘭 |
‧英文名稱: | Plicata Spathoglottis |
‧學名: |
Spathoglottis plicata Blume |
‧科名: | 蘭科(Orchidaceae)苞舌蘭屬(Spathoglottis) |
‧別名: | 蘭嶼紫蘭、紅頭紫蘭、紫蘭、紅頭苞舌蘭、苞舌蘭 |
‧原產地: | 原產琉球、菲律賓、馬來西亞、蘇門答臘、中南半島、新幾內亞、印尼及南太平洋諸島嶼至澳洲,新幾內亞有最豐富的種群。 |
‧分佈: | 台灣野生的紫苞舌蘭僅分布在蘭嶼及綠島,是本種植物天然分布北限。 |
‧用途: | 1.觀賞用:熱帶型原生蘭,花期長(春至秋季),觀賞性高;美麗的蘭花取為藥用是利用資源,惟須加強保育、復育,以維持蘭嶼原有的美譽:『蘭』島。2.藥用:性味:全草或假球莖:苦、微辛、涼:有清熱,補肺,生肌,斂瘡之效。效用:全草或假球莖:治肺熱咳嗽,咽喉疼痛,肺癆咳血,風濕疼痛,瘡癰潰爛,跌打損傷。 |
‧莖: | 植株高達 1 公尺;假鱗莖卵狀圓錐形,長約 3 公分,粗 1~1.7 公分,為葉鞘所包,具 3~5 枚葉。 |
‧葉: |
葉質地薄,淡綠色,狹長,長 30~80 公分,寬 5~7 公分,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收狹為長柄,具摺扇狀的脈;葉柄長 10~20 公分。花葶長達 1 公尺,下部具數枚筒狀鞘。 |
‧花: |
總狀花序短,具約 10 朵花;花苞片紫色,卵形,長約 2 公分,向下反卷;花梗和子房紫色,比花苞片長;花紫色;中萼片卵形,凹陷,長 1.5~1.7 公分,寬 0.9 公分,先端銳尖;側萼片斜卵形,與中萼片等大;花瓣近橢圓形,比萼片大,先端銳尖;唇瓣貼生於蕊柱基部,長約 1.5 公分,3 裂;側裂片直立,狹長,長約 0.6 公分,寬 0.3 公分,先端擴大並呈截形;中裂片具長爪,長約 1 公分,向先端擴大而呈扇形,先端近截形並凹入或淺 2 裂,基部與側裂片相連接處具一對黃色肉突,其基部彼此連生並向背面伸出 2 個三角形的齒突;蕊柱長約 1.5 公分。花期常在夏季。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長約 2.5 公分,圓柱狀,具稜,紫色。 |
‧特性: |
紫苞舌蘭為地生蘭,假球莖長約 3 公分。葉 3~5 片,具柄,柄長 10~20 公分;葉片長 30~80 公分,寬 5~7 公分,線狀披針形,葉基線形,葉尖漸尖,葉面褶曲,淡綠色。花序為總狀花序,約具 10 朵花,花序軸長 60~100 公分,基部具筒狀鱗片;花萼長 1.5~1.8 公分,寬約 1 公分,卵形;花瓣長 1.6~1.8 公分,寬 1~1.2 公分,闊倒卵形;唇瓣長約 1.5 公分,3 裂,側裂片長約 0.6 公分,鐮形,直立,位於蕊柱近基部下方,基部散布紫紅色斑點,中裂片具爪,基部具 2 個三角形齒突,爪部黃色,先端微凹成 2 裂;蕊柱長 1.2~1.5 公分,彎曲。果實為蒴果,長約 2.5 公分,圓柱狀,具稜,紫色。喜好潮濕溫暖的環境,常見於日照充足的路旁斜坡草生地或陽光明亮的原始叢林中,為大型叢生性蘭科植物,花莖自假球莖基部抽出,花朵由下方逐次向上開放,花色從淡粉紅色到淡紫紅色,舌(唇)瓣三裂,中裂片末端呈匙形,為苞舌蘭名稱的由來。紫苞舌蘭天然結果實的能力強,故常可見到花莖上花朵與果實並存的現象。其種子具有自生發芽的能力,可在母株周圍土壤中發芽成苗,異於一般蘭花種子需與蘭菌共生發芽的特性。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42116010
紫苞舌蘭 |
‧拍攝地點: | 國立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101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