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耳葉鴨跖草 更多耳葉鴨跖草 |
‧英文名稱: | Ear-leaved Commelina |
‧學名: |
Commelina
auriculata Blume Commelina taiwaniana S. S. Ying Commelina undulata auct. non R. Br. (1810): Henry Commelina taiwaniana Ying |
‧科名: | 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鴨跖草屬(Commelina) |
‧別名: | 耳葉鴨跖草,蓬萊鴨跖草,耳苞鴨跖草(植物分類學報),紅竹仔菜、竹仔菜、波緣竹仔菜 |
‧原產地: | 日本、琉球、爪哇集台灣。 |
‧分佈: | 台灣產於低至中海拔的溼地,常見於路邊、河床。 |
‧用途: | 1.食用:幼苗及嫩莖葉,煮食或炒食均可。2.藥用:全草:苦、寒、淡。效用:全草:解毒,消腫,止痛。 |
‧莖: | 草本,莖基部匍匐狀分枝,無毛或偶有散生細毛。 |
‧葉: |
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長 3~8 公分,寬 1~2 公分,橢圓形或披針形,葉基微歪形,葉尖銳形,葉緣為全緣,有時略被細毛。 |
‧花: |
花序為單生雁木狀聚繖花序,花 2~5 朵,篦狀苞片寬 0.7~1.1 公分,歪漏斗形,具不明顯縱紋,外側通常被有長柔毛;花小型,花萼 3 片,綠色,上面 1 片較下面 2 片為小;花瓣 3 片,淡藍色;可孕雄蕊 3 枚,著生於萼片基部;雌蕊 1 枚,子房上位,具 3 心皮。花期 5~10 月。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長約 0.4 公分;種子短橢圓形,長約 0.25 公分,略平滑。 |
‧特性: |
多年生草本,莖基部匍匐狀分枝,無毛或偶有散生細毛。單葉,互生,具短柄;葉片長 3~8 公分,寬 1~2 公分,橢圓形或披針形,葉基微歪形,葉尖銳形,葉緣為全緣,有時略被細毛。花序為單生聚繖花序,花 2~5 朵,篦狀苞片寬 0.7~1.1 公分,歪漏斗形,具不明顯縱紋,外側通常被有長柔毛;花小型,花萼 3 片,綠色,上面 1 片較下面 2 片為小;花瓣 3 片,淡藍色;可孕雄蕊 3 枚,著生於萼片基部;雌蕊 1 枚,子房上位,具 3 心皮。果實為蒴果,長約 0.4 公分;種子短橢圓形,長約 0.25 公分,略平滑。耳葉鴨跖草與鴨跖草長得極為相似,同樣綻開著藍色小花,所以,經常被誤認;鴨跖草通常都有 3 個花瓣,耳葉鴨跖草上側 2 片相對稱,猶如耳狀,下方的那片退化掉了,故有耳葉鴨跖草之名。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22003010 耳葉鴨跖草 |
‧拍攝地點: | 大甲鐵砧山(99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