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蟲樹 | |||||||||||||||||||||
|
‧中文名稱: |
膠蟲樹 更多膠蟲樹 |
‧英文名稱: |
Palas、Flame-of-the-forest、Dhak |
‧學名: |
Butea
monosperma (Lam.) Kuntze Butea monosperma (Lmk.) O.Kuntze Butea monosperma (Lmk.) Taub. |
‧科別: |
豆科(Fabaceae)膠蟲樹屬(Butea) |
‧別名: |
膠蟲樹,紫礦(本草綱目),波羅奢樹 |
‧原產地: |
亞洲熱帶的印度、爪哇、斯里蘭卡、越南至緬甸有分佈;生於林中,路旁潮濕處。雲南南部的西雙版納、西南部的耿馬,廣西西南部的甯明(夏石)有栽培。臺灣於 1930 年代引進。 |
‧分布: |
台灣中南部的家庭庭園及校園有零星栽培,偶而可見;膠蟲樹是彰化縣和美鎮的鎮樹。 |
‧用途: |
1.染料:花可作紅色或黃色染料。本種是一經濟價值較大的樹種,是紫膠蟲的主要寄主之一。花可作紅色或黃色染料;其生產的紫膠,質地優良,是航空製造業上的重要粘合劑。2.藥用:從樹皮中的流出的紅色液汁,乾後變成赤膠,醫藥上用作收斂劑;種子可用於殺蟲。印度少數民族Santals人會將膠蟲樹的種子磨粉後,敷療傷口。Bhats 人用其種子灰燼為墮胎藥(Sensarma & Ghosh,1955) |
‧莖: |
喬木,高 5~12 公尺,徑 40~60 公分,樹皮灰黑色,常有不規則裂片剝落;小枝條有灰色或褐色絲質狀毛茸。 |
‧葉: |
葉互生,三出葉,葉軸(連同長 7.5~20 公分的葉柄)長 12~27 公分,寬 10~26 公分,頂生小葉倒卵形或倒卵狀菱形,長 10~25 公分,寬 6~16 公分,先端鈍,闊圓形或凹頭,基部狹或鈍,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灰綠色,密生絲狀毛茸,葉脈明顯;側生小葉歪卵形,較頂生小葉小;葉柄長約 12 公分,葉基腫大。 |
‧花: |
花大而顯著,多數,頂生或腋生的總狀花序,通常多在枝條先端葉片脫落的葉腋長出來,花序軸長 5~40 公分,密生毛茸,花序的結節上叢生花 2~7 枚;花梗長 1~3.5 公分,密生毛茸;花萼絨黑色,長 1.2~1.6 公分,密生毛茸;裂片近似三角形,花冠為鮮艷的橘黃色,少數近似硫黃色,有密生毛茸,旗瓣長 5.5~6.5 公分,寬 1.2~2.6 公分,龍骨瓣半圓形,有尖喙。花期 3~5 月。 |
‧果實: |
果實為莢果,長 17~24 公分,寬 4~6 公分,先端鈍,黃褐色,刀形或有兩個側突的扁翅狀薄片,上面布滿毛茸,殘存花萼有梗長 1.5~2.5 公分;種子長在果實的根部,棕褐色,扁平。 |
‧特性: |
落葉喬木,樹高可達 8 公尺,樹皮灰黑色,常有不規則裂片剝落。葉互生,有著明顯的三出葉(每枝末端都有三片葉子),葉形為廣圓卵形,葉面平滑,背面有毛;正面濃綠,背面淺綠;葉長 15~20 公分,寬 10~20 公分,頂葉較大,側葉葉主脈偏上,葉脈明顯;葉柄長約 12 公分,葉基腫大。花序為聚繖花序,花橙紅或橙黃色,長約 6~8 公分,花形線條虹弧形,花蒂絨黑色,花期 3~5 月。果實黃褐色,刀形或有兩個側突的扁翅狀薄片,上面布滿毛茸;種子長在果實的根部,棕褐色,扁平。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9013010
膠蟲樹 |
‧拍攝地點: |
中興大學校本部校園內(960718-1120326-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