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

臭牡丹-花01.JPG
臭牡丹-花01
臭牡丹-花00.JPG
臭牡丹-花00
臭牡丹03.JPG
臭牡丹03
臭牡丹02.JPG
臭牡丹02
臭牡丹01.JPG
臭牡丹01
臭牡丹00.JPG
臭牡丹00

‧中文名稱:

臭牡丹
‧英文名稱: Rose Glorybower

‧學名:

Clerodendrum bungei Steud.

‧科名:

馬鞭草科(Verbenaceae)海州常山屬(Clerodendrum)

‧別名:

臭牡丹(名實圖考),臭楓根、大紅袍(植物名實圖考),矮桐子(四川),臭梧桐(江蘇),臭八寶(河北)
‧原產地: 中國大陸產於華北、西北、西南以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廣西。生於海拔 2,500 公尺以下的山坡、林緣、溝谷、路旁、灌叢潤濕處。印度北部、越南、馬來西亞也有分佈。
‧分佈: 台灣全島低海拔山麓有野生分佈;台北、桃園、台中,低海拔山中。
‧用途: 1.觀賞用葉色濃綠,花朵優美,花期長,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園林花卉。而且適應性非常廣,抗逆性強,對水肥要求不嚴,管理粗放,非常符合當前城市建設應用節約型園林植物的要求。適宜栽於坡地、林下或樹叢旁。2.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由於它萌孽生長密集,還可作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用於護坡、保持水土。3.藥用根、莖、葉入藥,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近來還用於治療子宮脫垂性味:全株:甘、淡、涼。效用:全株:養陰清熱,宣肺袪痰,鎮痛退熱,涼血止痛。治感冒高熱,肺勞,痢疾,帶下病,風濕痛,痛經;外用治乳瘡。中藥中的臭牡丹一味即來自臭牡丹的根、莖、葉,具有祛風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夏季採葉、秋季採根,鮮用或曬乾備用。著名的雲南蛇藥中即含有“臭牡丹”。
‧莖: 灌木,高 1~2 公尺,植株有臭味;花序軸、葉柄密被褐色、黃褐色或紫色脫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圓形,皮孔顯著。

‧葉:

葉片紙質,寬卵形或卵形,長 8~20 公分,寬 5~15 公分,頂端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截形或心形,邊緣具粗或細鋸齒,側脈 4~6 對,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和散生腺點或無毛,基部脈腋有數個盤狀腺體;葉柄長 4~17 公分。

‧花:

繖房狀聚繖花序頂生,密集;苞片葉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約 3 公分,早落或花時不落,早落後在花序梗上殘留凸起的痕跡,小苞片披針形,長約 1.8 公分;花萼鐘狀,長 0.2~0.6 公分,被短柔毛及少數盤狀腺體,萼齒三角形或狹三角形,長 0.1~0.3 公分;花冠淡紅色、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管長 2~3 公分,裂片倒卵形,長 0.5~0.8 公分;雄蕊及花柱均突出花冠外;花柱短於、等於或稍長於雄蕊;柱頭 2 裂,子房 4 室。
‧果實: 核果近球形,徑 0.6~1.2 公分,成熟時藍黑色。花果期 5~11 月。

‧特性:

灌,高 1~2 公尺,植株有臭味;花序軸、葉柄密被褐色、黃褐色或紫色脫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圓形,皮孔顯著。葉片紙質,寬卵形或卵形,長 8~20 公分,寬 5~15 公分,頂端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截形或心形,邊緣具粗或細鋸齒,側脈 4~6 對,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和散生腺點或無毛,基部脈腋有數個盤狀腺體;葉柄長 4~17 公分。繖房狀聚繖花序頂生,密集;苞片葉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約 3 公分,早落或花時不落,早落後在花序梗上殘留凸起的痕跡,小苞片披針形,長約 1.8 公分;花萼鐘狀,長 0.2~0.6 公分,被短柔毛及少數盤狀腺體,萼齒三角形或狹三角形,長 0.1~0.3 公分;花冠淡紅色、紅色或紫紅色,花冠管長 2~3 公分,裂片倒卵形,長 0.5~0.8 公分;雄蕊及花柱均突出花冠外;花柱短於、等於或稍長於雄蕊;柱頭 2 裂,子房 4 室。核果近球形,徑 0.6~1.2 公分,成熟時藍黑色。花果期 5~11 月。
‧更多資料:

中國植物誌 第 65(1) 卷 176 頁 PDF 臭牡丹
中國植物誌 第 65(1) 卷 178 頁 PDF 大萼臭牡丹
http://baike.baidu.com/view/29178.htm 臭牡丹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t/臭牡丹 臭牡丹
http://tlpg.hsiliu.org.tw/plant/view/254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編
白毛臭牡丹 92年10月387頁(參考)

‧拍攝地點: 新竹縣新埔鄉陳家農場(1040527)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