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舖地蝙蝠草 更多舖地蝙蝠草 |
‧英文名稱: | Obcordata Christia |
‧學 名: | Christia obcordata (Poir.) Bakh.f. ex van Meeuwen Hedysarum obcordata (Poir.) in Lam. Lourea obcordata (Poir.) Desv. in Journ. |
‧科 名: | 豆科(Fabaceae)蝙蝠草屬(Christia) |
‧別 稱: | 舖地蝙蝠草,羅瑞草(臺灣植物圖誌),羅藟(ㄌㄟˇ)草『中國植物圖說』,半邊錢、錢鑿草(南寧市藥物誌)、蝴蝶葉,半葉刮(壯藥),土豆草、紗帽草『泉州本草』,馬蹄金、馬蹄香(福建),蝴蝶草(廣西),腎葉山螞蝗、腰子草、腰只草(台灣) |
‧原產地: | 分佈於中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臺灣南部等地,印度、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北部也有分佈,常生於海拔 500 公尺的曠野草地、荒坡及叢林中。 |
‧分 布: | 台灣生長於中部以南的平野或低海拔山地,多陽光開闊地或荒廢地。彰化八卦山、小琉球高雄旗津及貓鼻頭均有採集記錄。 |
‧用 途: | 1.地被植物:舖地蝙蝠草為覆蓋性佳的地被植物,主要作為低矮草坪景觀的營造與觀賞用途,亦可以開發為組合盆栽造景使用。2藥用:全草:苦、辛、寒。效用:全草利水通淋、散瘀、解毒。治小便林痛、水腫、吐血、咳血、跌打損傷、疥癬。【壯藥】半月刮:全草治小兒驚風《桂藥編》。 |
‧莖: | 多年生草本,莖細長,長 30~100 公分,叢生而多分枝,匍匐地面,帶有毛茸。 |
‧葉: | 頂生小葉倒卵形或倒腎形,長 0.9~2 公分,寬 0.8~2.6 公分,先端截斷狀或凹頭,基部楔形,側生小葉卵形或倒卵形,長 1~1.8 公分,寬 0.8~1.8公分,先端鈍或微凹頭,表裡兩面皆密布毛茸,紙質或厚紙質,葉柄長 1.5~2.5 公分,散生毛茸;小葉柄甚短(長 0.4~0.5 公分)或近似無柄。 |
‧花: | 花數枚呈頂生或少數腋生擴展而疏生的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序長 4~10 公分,散生毛茸(包括短鉤毛及普通長毛);花梗長 0.15~0.3 公分,授粉後長 0.25~0.4 公分,花萼授粉時長 0.3 公分,授粉後長 0.6~0.8 公分,鐘形,有毛茸,有顯著的網狀脈,裂片長 0.3 公分,完全包被果實;旗瓣圓形,長 0.5~0.6 公分,淡紫色而有一暗色的斑塊;翼瓣藍紫色;少數整個花冠為白色;二體雄蕊。花期 4~10 月。 |
‧果: | 果實為莢果,通常 2 節,每節長約 0.2 公分被鉤毛,多藏於花萼內,有明顯的網狀脈。 |
‧特性: | 舖地蝙蝠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纖細具有短絨毛,平臥且匍匐。具羽狀三出複葉,具柄,互生,葉形橢圓形,頂小葉呈現倒卵形至倒三角形,先端截形或微凹,側生小葉小,卵形或倒卵形,具明顯葉枕,與錐形托葉分離,葉片兩面疏生短毛。總狀花序,花頂生或少數腋生,蝶形花冠紫紅色,花萼鐘形,膜質,有明顯的網脈。果實為莢果,約 2~- 5節,均藏於花萼內,有網狀脈,種子呈現扁圓形,淺灰褐色。舖地蝙蝠草、蠅翼草、變葉山螞蝗三種豆科植物植株外觀形態相似,在識別上容易混淆,可以從舖地蝙蝠草的莢果與頂小葉(倒三角形)的形態皆與另外二者不同來作為分辨的依據。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9037160
舖地蝙蝠草
|
‧拍攝地點: | 高雄旗津(1000928);東勢林葉文化園區(11305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