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萼豆

鐘萼豆-種-實
鐘萼豆01.JPG
鐘萼豆01
鐘萼豆07.JPG
鐘萼豆07
鐘萼豆09.JPG
鐘萼豆09
鐘萼豆-莖00.JPG
鐘萼豆-莖00
鐘萼豆-葉00.JPG
鐘萼豆-葉00
鐘萼豆-葉02.JPG
鐘萼豆-葉02
鐘萼豆-葉03.JPG
鐘萼豆-葉03
鐘萼豆-實05.JPG
鐘萼豆-實05
鐘萼豆-花實00.JPG
鐘萼豆-花實00
鐘萼豆-實01.JPG
鐘萼豆-實01
鐘萼豆-葉12.JPG
鐘萼豆-葉12
鐘萼豆-葉19.JPG
鐘萼豆-葉19
鐘萼豆-葉24.JPG
鐘萼豆-葉24
鐘萼豆-葉05.JPG
鐘萼豆-葉05
鐘萼豆-豆莢51.JPG
鐘萼豆-豆莢51
鐘萼豆-豆莢39.JPG
鐘萼豆-豆莢39
鐘萼豆-豆莢38.JPG
鐘萼豆-豆莢38
鐘萼豆-豆莢07.JPG
鐘萼豆-豆莢07
鐘萼豆-豆莢側03.JPG
鐘萼豆-豆莢側03
鐘萼豆-種子03.JPG
鐘萼豆-種子03
鐘萼豆-種子12.JPG
鐘萼豆-種子12

‧中文名稱:

鐘萼豆                                             更多鐘萼豆
‧英文名稱: Dancing Grass

‧學名:

Codariocalyx motorius (Houtt.) Ohashi
Desmodium gyrans (L. f.) DC.
Desmodium motorium (Houtt.) Merrill
Hedysarum motorium Houtt.
‧科名: 豆科(Fabaceae)山螞蝗屬(Desmodium)
‧別名: 舞草、跳舞草、電信草、情人草、求偶草
‧原產地: 熱帶亞洲的印度、爪哇、菲律賓、馬來西亞及斯里蘭卡;台灣於 1930 年代引進,作為綠肥及牧草用,偶而也栽植供觀賞。
‧分佈: 觀賞栽植,惟已逸出,在南部及東部可見野生狀態的生長。
‧用途: 1.觀賞用舞草是自然界唯一能根據溫度、光照和聲音產生反應的植物,當溫度達攝氏 22 度以上、或接受 35~40 分貝的音量刺激時,其小葉柄基部的海綿體會出現敏感反應,帶動兩枚側生小葉按橢圓形軌道繞中間較大的頂生小葉自發性旋轉,時而左右交叉,時而上下擺盪,兩葉旋轉一周,又彈回原處,再復轉動。2.綠肥及牧草用:台灣於 1930 年代引進,初作為綠肥及牧草用。3.藥用:全株供藥用,有舒筋活絡,袪瘀之效。
‧莖: 直立小灌木,株高約 1.5 公尺,莖單一或分枝,圓柱形,有縱溝,無毛。

‧葉:

三出複葉,全緣,近革質,側生小葉很小,或缺而僅具單小葉;頂生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 5.5~10 公分,寬 1~2.5 公分,先端圓、鈍或銳尖,基部鈍或圓,上面無毛,下面被貼伏的短柔毛,側脈每邊 8~14 條,不達葉緣;葉柄長 1.1~2 公分,上面具溝槽,疏生開展的柔毛;托葉窄三角形,長 1~1.4 公分,基部寬 0.12~0.13 公分,通常偏斜,無毛,邊緣疏生小柔毛,早落;側生小葉很小,長橢圓形或線形,長 0.8~2.5 公分,寬 0.2~0.5 公分,下面被貼伏的短柔毛,有時無側生小葉;小托葉針狀,長 0.3~0.5 公分,兩面無毛;小葉柄長約 0.2 公分。

‧花:

花圓錐花序或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長達 24 公分,花序軸密被捲柔毛,常混有長硬毛;苞片寬卵形,長約 0.6 公分,密生,覆瓦狀排列,有縱紋,花時脫落;小苞片缺;花梗開花時長 0.1~0.4 公分,花後延長至 0.3-0.7 公分,被開展的柔毛;花萼膜質,寬鐘形,長 0.2~0.25 公分,外面被毛,萼筒長 0.1~0.15 公分,5 裂,上部 2 裂片合生,但先端明顯 2 裂,長約 0.1 公分,下部裂片長約 0.1 公分;花冠較花萼長,紫紅色,旗瓣通常偏斜,近圓形,長、寬各約 0.75~1 公分,先端微凹,基部具小瓣柄,翼瓣近半三角形,長 0. 65~0.95 公分,寬 0.4~0.5 公分,先端圓形,基部有耳,龍骨瓣鐮刀狀,較翼瓣長,長約 1 公分,寬約 0.3 公分,有距狀附屬物,具長瓣柄;雄蕊 10 枚,長 0.8~1.1 公分,成 9 與 1 二體,花絲中下部合生;雌蕊線形,長 1~1.2 公分,柱頭頭狀,子房被微毛,有胚珠 6~13 枚。期七至九月。
‧果實: 莢果鐮刀形或直,長 2.5~4 公分,寬約 0.5 公分,疏被鉤狀短毛,無網脈,有莢節 5~9 個,莢節近方形,寬大於長,莢果前端有喙,腹縫線直,背縫線稍縊縮,呈淺波狀,成熟時沿背縫線開裂,但不逐節脫落;種子近腎形,長 0.4~0.45 公分,寬 0.25~0.3 公分,黑褐色,有光澤,具假種皮及種阜。果期九至十月。

‧特性:

亞灌木,高 100~150 公分,莖直立,具有多數分枝,小枝條近似圓柱形,光滑無毛。葉為三出複葉,小葉長橢圓狀披針形,有時亦有卵形或長橢圓形,頂生小葉甚大,長 4~10 公分,寬 1.5~4 公分,側生小葉甚小,長 1~2 公分,寬 0.6~1.2 公分,有時甚至無,先端鈍或銳尖,基部圓或鈍,表面有一寬而粉白狀中生的帶,光滑無毛,背面散生絲狀毛茸;葉柄長 2~4 公分,光滑無毛;托葉披針形,長 0.8~1.2 公分,光滑無毛,先端尾狀,小托葉線形,長 0.2~0.3 公分。花多數,初開時為百合色,後轉變為橘黃色,呈頂生及腋生總狀花序,常組合為一圓錐花序,花序長 8~11 公分,有鉤毛及短直毛;苞片卵形,大,早落(花初多隱藏其內),花梗長 0.6~0.7 公分,有細柔毛;花萼長 0.2 公分,外面有柔毛,萼筒鐘形,裂片三角形,較筒為短,花冠長 0.6~0.7 公分,旗瓣圓,先端微凹,基部爪甚短;翼瓣較寬,爪短,有小的耳狀物,龍骨瓣彎曲,爪較長。莢果長 2.5~4 公分,寬 0.4~0.5 公分,略為鐮刀形,關節 6~10 節,上縫線略向內凹,密生鉤毛及柔毛。本種每葉的兩側側生線形小葉,在強烈陽光下,氣溫高於 22℃時,會按橢圓軌道急促舞動,所以得舞草之名。
‧其他: 台灣植物誌(1977)將本種列入鐘萼豆(Codariocalyx)屬,應紹舜認為差異有限,因而仍列入山螞蝗屬內。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9027020 鐘萼豆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二卷(增訂一版) 24.舞草 p327
中國植物誌 第 41 卷 059 頁 PDF 舞草
https://baike.baidu.com/item/舞草/8086885  舞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BTqh37TGM  (影片)

‧拍攝地點: 台北花博未來館(1010509);台北植物園(1021024)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