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

花生10.JPG
花生10
花生11.JPG
花生11
花生18.JPG
花生18
花生19.JPG
花生19
花生7.JPG
花生7
花生12.JPG
花生12
花生17.JPG
花生17
花生13.JPG
花生13
花生14.JPG
花生14
花生8.JPG
花生8
花生9.JPG
花生9
花生1.JPG
花生1

花生20 

花生21 
花生15.JPG
花生15
花生16.JPG
花生16

花生-實

花生-實1

花生仁1


花生仁2


花生仁

中文名稱:

落花生

英文名稱:

Groundnut, Peanut

學名:

Arachis hypogaea Linn.
‧科名: 豆科(Fabaceae)花生屬(Arachis)

別名:

落花生(植物名實圖考),花生(通稱),地豆(滇海虞衡志),番豆(南城縣誌),長生果(贛州志),、土豆、落花參、番豆、南京豆

原產地

原產地不明,有非洲、北美洲西印度群島及埃及等說法,後來在巴西發現十多種與花生同屬的野生種,推測可能由此變成現在的栽培種,因此大都認為花生原產巴西。台灣則在15世紀末,自福建、廣東引進。

分佈:

臺灣各地凡有砂質土地區均能栽培,其中以雲林、花蓮、苗栗、台東為盛產區。
用途: 1. 食用:果仁富含蛋白質、脂肪及磷質,莖葉是良好的綠肥或牛羊飼料。花生油是主要的食用油之一,渣滓稱油粕,可當肥料、飼料或製食品。花生俗稱「長生果」,甘溫養胃、調氣耐饑、潤肺補脾;貧血、營養不良、腳氣、水腫等症狀,均可用花生作食療,煮食時最好連豆衣(豆仁的外表薄膜)食用。由於含脂質特別多,患有胃潰瘍、內臟器官痼疾或皮膚、臉部易生瘡痘者,不宜大量攝食。 2. 藥用:落花生健脾胃。花生油治小兒蛔蟲腸阻塞症,以及麻痹性阻塞。
莖: 株高 25~60 公分,根部具多數根瘤;莖直立或斜臥,有稜,疏生棕黃色長毛。

葉:

葉互生,總葉柄長 3~6 公分,基部抱莖與托葉連生,托葉披針形,撕裂狀,長 3~4 公分;葉為偶數羽狀複葉,對生,小葉通常 4 枚,葉片長圓形或倒卵圓形,長 2.5~5 公分,寬 1.5~3 公分,基部漸狹,先端鈍或具突芒尖,全緣,夜晚會閉合

花:

花數枚,通常僅 1~2 枚同時開放,呈穗狀花序排列,生長於下部或中部葉腋,花序軸及花梗有毛茸;花萼筒外面有長毛,先端 5 裂,裂片近似整齊,旗瓣鮮黃色,脈帶紫色,徑 0.9~1.4 公分,翼瓣矩圓形,龍骨瓣內彎,有喙;雄蕊 9 枚,合生,1 枚退化,花藥 5 枚,矩圓形,4 枚近圓形;花柱細長,柱頭頂生,細小,疏生細毛,子房具胚乳 1~4 枚;花托於花授精後長出,類似氣生根,受孕後迅速延長伸入土中,子房發育成莢果。
實: 莢果長橢圓形,種子間隘縮,長 1~5 公分,果皮革質而稍厚,表面具突起網狀,內含種仁 1~5 顆;種子橢圓形,富含油脂,種皮有土黃色及紫色或黑色品種。採收成熟之果實,曬乾,剝取種仁,再曬乾,稱花生米;收集枝葉,曬乾,稱落花生枝葉;種子搾出的油稱,稱落花生油、花生油或火油。

特性:

落花生為一年生草本植物,與其他豆科植物相同,根部也有一個個的根瘤,那是共生菌類─根瘤菌存在的證明,根瘤菌能夠固定土壤中的氮,增加土壤的肥沃度。所以許多農田在種了幾年的水稻之後,會改種花生等豆科植物。讓土壤能有生養休息的機會,才能種出更好的農作物。繁殖均用播種法,台灣大致分春作及秋作,春作 1~3 月,秋作 6~9 月。選新鮮寶滿而無病蟲害花生米當播種的種子,採點播,每穴 1~2 粒。春作花生自播種後約 120~135 天收成,秋作約 105~120 天收成。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9009010 落花生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二卷(增訂一版)
落花生 p198民821215
邱年永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 79落花生 p85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0732落花生 p366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41 卷 361 頁 PDF 落花生
https://baike.baidu.com/item/落花生/805835 落花生
http://zh.wikipedia.org/zh/花生 花生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落花生 92年10月243頁

拍攝地點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980726~30)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