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苔 | |||||||||||||||||||||
苦苣苔-花 | |||||||||||||||||||||
|
‧中文名稱: | 苦苣苔 更多苦苣苔 |
‧英文名稱: | Arairai |
‧學 名: | Conandron
ramondioides Siebold & Zucc. Conandron ramondioides var. taiwanensis Masum. |
‧科 名: | 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苦苣苔屬(Conandron) |
‧別 名: | 苦苣苔,鋸齒三七、一張白、岩菜,水鱉草,巖菸草(日本),Arairai(排灣) |
‧原產地: | 台灣固有植物。中國大陸東南地區、台灣、日本、琉球;中國大陸產於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浙江及福建;生於山谷溪邊石上,山坡林中石壁上陰濕處,海拔 580~1,000 公尺。 |
‧分布: | 產於台灣中、北部低至中海拔 1,000~2,000 公尺的山谷溪邊,山坡陰濕石壁上,常成片生長。 |
‧用 途: | 1.觀賞用:花朵中型,可開發為觀賞花卉。2.藥用:全草藥用,與秋海棠、夏枯草等合用外敷,治毒蛇咬傷。性味:全草:苦、寒。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治疔瘡,癰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 |
‧莖: | 草本;地下莖短,基部傾臥狀,根狀莖長 1.4~3 公分,粗 1~1.5 公分,芽密被黃褐色長柔毛。 |
‧葉: | 葉通常 1~2,稀有 3 片,有長或短柄;葉片草質或薄紙質,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 18~24 公分,寬 4.5~10 公分,頂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小牙齒、淺鈍齒、缺刻狀重牙齒,或有時淺波狀不明顯淺裂,兩面無毛,偶爾下面沿脈有疏柔毛,側脈每側 8~11 條;葉柄長 4~19 公分,扁,包括翅寬 0.4~2 公分,無毛,除下部外兩側有翅,翅邊緣有小齒。 |
‧花: | 聚繖花序 1 條,長 3~10 公分,2~3 回分枝,有 6~23 花,分枝及花梗被疏柔毛或近無毛;花序梗長 9~12 公分,被疏柔毛或近無毛,有時有 2 條狹縱翅;苞片對生,線形,長 0.4~0.8 公分;花萼 5 全裂,裂片狹披針形或披針狀線形,長 0.3~0.7 公分,寬 0.08~0.18 公分,頂端微鈍,外面被疏柔毛,內面無毛;花冠紫色,直徑 1~1.8 公分,無毛,筒長 0.35 公分,裂片 5,三角狀狹卵形,長 0.6~0.8 公分,寬 0.3~0.5 公分,頂端鈍;雄蕊 5,無毛,花絲著生於距花冠基部 0.08~0.1 公分處,長約 0.08 公分,花藥包括藥隔突起,長 0.42~0.6 公分,本身長 0.22~0.32 公分,藥隔突起膜質,長 0.19~0.21 公分;雌蕊長 0.75~0.9 公分,子房長約 0.2 公分,與花柱散生小腺體,花柱長 0.5~0.65 公分,柱頭小。 |
‧果: | 蒴果狹卵球形或長橢圓球形,長 0.7~0.9 公分,宿存花柱長 0.5~07 公分;種子淡褐色,紡錘形,長 0.05~0.06 公分。花期 6~7 月。果期 8~9 月。 |
‧特徵: | 多年生草本,地下莖短,基部傾臥狀,芽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葉為單葉,根生,具葉柄,柄長 1~4 公分;葉片長 10~20 公分,寬 3~5 公分,倒卵形,葉基銳形,葉尖銳形,葉緣為鋸齒緣,兩面無毛,側脈 5~6 對;托葉翅狀。花序為聚繖花序,頂生;花莖細長,長 3~10 公分,疏被毛,多花;花梗長 0.8~1.5 公分,較苞片長,疏被毛;苞片狹披針形;萼片 5 片,長 0.4~0.8 公分,狹披針形;花冠徑約 2 公分,紫色或白色,5 裂,裂片長約 1 公分,卵形,無毛;雄蕊 5 枚,花絲藏在冠筒內。果實為蒴果,長 0.8~1 公分,圓筒狀,較花萼稍長;花柱宿存;種子小,多數。花期 6~7 月。果期 8~9 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9006010
苦苣苔 |
‧拍攝地點: | 台中市大雪山林道旁(102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