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

苧麻0
苧麻.jpg
苧麻
苧麻00.jpg
苧麻00
苧麻01.jpg
苧麻01
苧麻02.jpg
苧麻02
苧麻03.jpg
苧麻03
苧麻04.jpg
苧麻04
苧麻06.jpg
苧麻06
苧麻09.jpg
苧麻09
苧麻-莖0.jpg
苧麻-莖0
苧麻-莖3.jpg
苧麻-莖3
苧麻-莖4.jpg
苧麻-莖4
苧麻-莖髓.jpg
苧麻-莖髓
苧麻-葉序1.jpg
苧麻-葉序1
苧麻-葉序.jpg
苧麻-葉序
苧麻-葉01.jpg
苧麻-葉01
苧麻-葉02.jpg
苧麻-葉02
苧麻-葉03.jpg
苧麻-葉03
苧麻-葉04.jpg
苧麻-葉04
苧麻-葉08.jpg
苧麻-葉08
苧麻-葉正00.jpg
苧麻-葉正00
苧麻-葉背00.jpg
苧麻-葉背00

‧中文名稱:

苧麻                                                    更多苧麻

‧英文名稱: Ramie,Nuke

‧學名:

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

‧科名:

蕁麻科(Urticaceae)苧麻屬(Boehmeria)

‧別名:

苧麻(名醫別錄),天青地白、天青地白草、山麻、家麻、家苧麻、川綿葱、銀苧、天銘精、真麻、圓麻、線麻、山麻、白苧麻、紅苧麻、綠麻、上青下白、苴、紵、白頭麻,野麻(廣東、貴州、湖南、湖北、安徽),野苧麻(貴州、浙江、江蘇、湖北、河南、陝西、甘肅),家麻(江西),苧仔(臺灣),青麻(廣西、湖北),白麻(廣西)、Kagii(泰雅)、Zaeizyui(排灣)。
‧原產地: 中國大陸中南部及西南部地區,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玻里尼西亞等地。
‧分布: 台灣全境低山帶、平野、道路兩旁等開闊地自生。化學纖維工業未發達前,曾大量栽培。今僅原住民部落零星種植,採製纖維做傳統式布料及旅袋用。
‧用途: 1.食用:嫩芽、葉可當蔬菜食用。2.纖維製衣物用苧麻莖皮纖維世上好的製衣原料;苧麻的莖皮纖維細長,強韌,潔白,有光澤,拉力強,耐水濕,富彈力和絕緣性,可織成夏布(湖南瀏陽及江西萬載等地出產的夏布最為著名)、飛機的翼布,橡膠工業的襯布、電線包被、白熱燈紗、漁網、制人造絲、人造棉等,與羊毛、棉花混紡可製高級衣料;短纖維可爲為高級紙張、火藥、人造絲等的原料,又可織地毯、麻袋等。3.葉可代桑葉養蠶:嫩葉可養蠶,作飼料。4.藥用性味根、皮、葉:甘、寒。效用:清熱利尿,止血安胎,解毒散瘀。治熱並大渴,血淋,跌打,蛇、蟲咬傷,帶下,癰腫,丹毒;皮:清煩熱,利小便,散瘀,止血。治煩熱,小便淋痛,血淋;葉:止血涼血,散瘀。治咯血,吐血,尿血,乳癰,創傷出血。5.種子可榨油,供製肥皂和食用。
‧莖: 多年生草本灌木,高 1~2 公尺;基部或橫走莖多分生成群,莖直立為灰綠色,表面密被柔毛,多分枝,小枝有毛茸。山野自生者莖多分枝,栽培者不分枝。

‧葉:

葉互生,具托葉,托葉線狀披針形,早落,裂片尖形,1.2公分長;有柄,長 3~8 公分;葉形及大小多變,厚質,卵圓形或圓形,銳尖頭,鈍鋸齒緣,長 7.5~15 公分,寬 7~14 公分,葉基楔形,寬楔形至近截形,基部心形至楔形,先端漸尖形或略尾尖形,上表面翠綠粗糙,下表面灰白色,密生絨毛,主脈三條

‧花:

花單性,雌雄同株異花,小花數簇生成球狀,排成圓錐花序,腋出;雄花花序多生於雌花序下方,黃白色,花被 4 片,雄蕊 4 枚,具退化雌蕊;雌花簇生成球形,淡綠色,花被管狀,4 裂,緊抱子房,花柱 1 枚,有毛,花柱挺出。花期 5~7 月。
‧果實: 瘦果細小,扁卵狀,聚成小球形,被有細毛,被宿存的花被片完全包裹住直到成熟。果期 8~10 月。

‧特性:

亞灌木或灌木,高 0.5~2 公尺;莖上部與葉柄均密被開展的長硬毛和近開展和貼伏的短糙毛。葉互生;葉片草質,通常圓卵形或寬卵形,少數卵形,長 6~15 公分,寬 4~11 公分,頂端驟尖,基部近截形或寬楔形,邊緣在基部之上有牙齒,上面稍粗糙,疏被短伏毛,下面密被雪白色氈毛,側脈約 3 對;葉柄長 2.5~9.5 公分;托葉分生,鑽狀披針形,長 0.7~1.2 公分,背面被毛。圓錐花序腋生,或植株上部的為雌性,其下的為雄性,或同一植株的全為雌性,長 2~9 公分;雄團繖花序直徑 0.1~0.3 公分,有少數雄花;雌團繖花序直徑 0.05~0.2 公分,有多數密集的雌花。雄花:花被片 4,狹橢圓形,長約 0.15 公分,合生至中部,頂端急尖,外面有疏柔毛;雄蕊 4,長約 0.2 公分,花藥長約 0.06 公分;退化雌蕊狹倒卵球形,長約 0.07 公分,頂端有短柱頭。雌花:花被橢圓形,長 0.06~0.1 公分,頂端有 2~3 小齒,外面有短柔毛,果期菱狀倒披針形,長 0.08~0.12 公分;柱頭絲形,長 0.05~0.06 公分。瘦果近球形,長約 0.06 公分,光滑,基部突縮成細柄。花期 8~10 月。性喜陽光和溫暖濕潤氣候,但也耐旱及半陰,可用種子或分根、分株、壓條等繁殖。苧麻之莖富含纖維,可製繩索或織麻布是人造纖維工業未發達前的重要麻布原料,嫩莖葉及根部可做蔬菜。據現有史料查考,我國早在西元前 14~12 世紀,殷墟出土的《卜辭》中就有絲麻的象形文字。春秋中葉的《詩經》(約西元前 6 世紀)陳風中有“東門之池,可以漚紵(同苧)”之句。戰國後期的古藉中也有記載。可見我國苧麻的栽培歷史至少在三千年以上。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10001070 苧麻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三卷(增訂一版) 8.苧麻 p468 民85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 37苧麻 p42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1136苧麻  p568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232 卷 327 頁 PDF 苧麻
https://baike.baidu.com/item/苧麻/470973 苧麻
https://zh.wikipedia.org/zh-tw/苧麻屬 苧麻屬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苧麻 92年10月170頁

‧拍攝地點:

台灣大學纖維植物區(980624)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