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朮 | |||||||||||||||||||||
|
‧中文名稱: |
莪朮 更多莪朮 |
‧英文名稱: | Zedoary Turmeric |
‧學名: |
Curcuma
zedoaria
(Berg.) Rosc. 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 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 |
‧科名: |
薑科(Zingiberaceae)薑黃屬(Curcuma) |
‧別名: |
莪朮(開寶本草),蓬莪朮『藥性論』,蒁『拾遺』,薑七『藥性備要』,文朮(四川),藍心薑、黑心薑、臭屎薑、山薑黃、薑黃、鬱金、乙金 |
‧原產地: | 原產印度及東南亞熱帶地方。中國南部及西南地區栽培。台灣最早於 1909 年引入種植。 |
‧分佈: | 台灣散見中及南部低海拔山區觀賞栽培,嘉義山地馴化,產量最多。 |
‧用途: | 1.觀賞用:植株優雅,常被栽種於庭園作觀賞用。2.藥用:性味:根莖、塊根:苦、辛,性溫。效用:根莖:行血破瘀,攻逐積滯,健胃,促進吸收,抗腫瘤。治子宮頸癌,外陰癌,皮膚癌,氣滯血瘀經閉腹痛,飲食積滯,胸脅刺痛,肩臂痹痛,月經不調,閉經,跌打損傷,腹部腫塊,跌打腫痛,癰腫。全年可採,以冬、春最宜。挖起根部,除鬚根及地上部分,洗淨,煮透,曬乾,稱莪朮『開寶,藥性論』。另摘取肥大紡錘塊根,煮熟或蒸透,曬乾,稱鬱金「唐本草」,綠絲鬱金(商品名)。 |
‧莖: | 草本,高約 80~150 公分;主根莖陀螺狀或錐狀陀螺形,側根莖指狀,斷面黃綠色至墨綠色或灰藍色,根粗短,末端膨大成紡錘形,肉質,斷面黃綠色至灰白色。 |
‧葉: |
葉基生,葉片 4~7 枚,二列;葉鞘下部常呈褐紫色,葉柄短,葉片長橢圓形,長 20~50 公分,寬 8~20 公分,基部狹尖形,先端漸尖形,全緣,葉面沿中脈兩側寬 1~2 公分布紫色暈。 |
‧花: |
穗狀花序圓柱狀,從根莖上生出花葶,穗狀花序直立,長 12~20 公分,苞片 20 餘枚;纓部苞片橢圓形,長 4~6 公分,寬 1.5~2 公分,粉紅色至紅紫色,中下部苞片近圓形,先端鈍圓形,淡綠色至白色,長 2~3.5 公分,寬 1.5~3.2 公分;花萼白色,頂端 3 鈍裂,花冠瘺斗狀,花管細,頂端 3 瓣裂,上片較大,頂端成兜形,唇瓣圓形,淡黃色;發育雄蕊 1 枚;雌蕊 1 枚,子房下位,3 室,花柱被花藥抱住。花期 4~6 月。 |
‧果實: | 蒴果卵狀三角形,種子長圓形。果期 8~10 月。 |
‧特性: |
多年生草本,高約 80~150 公分;主根莖陀螺狀或錐狀陀螺形,側根莖指狀,斷面黃綠色至墨綠色或灰藍色,根粗短,末端膨大成紡錘形,肉質,斷面黃綠色至灰白色。葉基生,葉片 4~7 枚,二列;葉鞘下部常呈褐紫色,葉柄短,葉片長橢圓形,長 20~50 公分,寬 8~20 公分,基部狹尖形,先端漸尖形,全緣,葉面沿中脈兩側寬 1~2 公分布紫色暈。穗狀花序圓柱狀,從根莖上生出花葶,穗狀花序直立,長 12~20 公分,苞片 20 餘枚;纓部苞片橢圓形,長 4~6 公分,寬 1.5~2 公分,粉紅色至紅紫色,中下部苞片近圓形,先端鈍圓形,淡綠色至白色,長 2~3.5 公分,寬 1.5~3.2 公分;花萼白色,頂端 3 鈍裂,花冠瘺斗狀,花管細,頂端 3 瓣裂,上片較大,頂端成兜形,唇瓣圓形,淡黃色;發育雄蕊 1 枚;雌蕊 1 枚,子房下位,3 室,花柱被花藥抱住。蒴果卵狀三角形,種子長圓形。花期 4~6 月。果期 8~10 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39004040 薑黃 |
‧拍攝地點: |
台中縣東勢林場藥用植物園(980716-100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