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薯 | |||||||||||||||||||||
|
‧中文名稱: |
菊薯 更多菊薯 |
‧英文名稱: |
Yacón,Peruvian Ground Apple |
‧學名: |
Smallanthus
sonchifolius Polymnia sonchifolia Griseb. Polymnia edulis Griseb. |
‧科名: | 菊科(Compositae)菊薯屬(Smallanthus) |
‧別名: |
雪蓮薯,天山雪蓮,天山雪蓮薯,萬根苕(四川) |
‧原產地: |
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當地土著稱為 Yacon。美國農業部將它(Smallanthus sonchifolius)列為重要的經濟作物。 |
‧分佈: |
栽培於台灣中海拔的 1,000~ 2,000 公尺的山地,新竹尖石鄉和清境農場有生產;桃園區農業改良場也曾大力推廣栽植。 |
‧用途: | 1.食用:ㄅ.傳統用途以其塊狀地下塊根食用為主。地下塊根肥大,長紡綞形,形似甘薯,肉質淡橙色,味甜脆,可當水果生食,亦可燉煮甜湯或燉煮排骨湯,清甜爽脆,風味獨具;可貯藏數月之久。ㄆ. 配合人們對美容和健康食品的需求,用菊薯作原料開發成出的重要新產品越來越多。2.藥用:性味:塊根:甘、微苦、涼。效用:塊根、莖、葉:清熱涼血,接骨。治熱病,腸熱出血,跌打損傷,骨折腫痛。塊根可提取菊糖,菊糖在醫藥上為治療糖尿病的良藥。藥用食療: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四國農業試驗場藤野丈研究指出,菊薯之塊根,蛋白質、脂肪的含量極少,幾乎不含澱粉,屬低熱量食物;但含有豐富的果寡糖,對人體的腸內菌、脂肪及通便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可作為機能性健康食品。民間認為菊薯性涼,具有清熱、涼血、健脾、開味、通便之功效。民間驗方,以曬乾的葉片,沖泡沸水當茶飲用,可降低血糖,減少脂積。 |
‧莖: | 莖直立,高 1.5~2.0 公尺,莖扁圓形,有不規則突起。地下匍匐莖先端形成不規則的多球形、紡錘形,瘤狀塊莖,形似生薑,上有環狀節,節上有鱗葉及芽。 |
‧葉: |
葉基部對生,莖上部互生,葉柄上部有狹翅,葉長卵圓形,長 10~15 公分,寬 3~9 公分,先端尖,葉面粗糙,葉背有柔毛,具 3 脈,邊緣具鋸齒,綠色,葉片基部下延在兩側成翼,葉柄較長;葉可作飼料用。 |
‧花: |
頭狀花序較小,多個,生於枝端,直徑 5~9 公分,有 1~2 個線狀披針形的苞葉;總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管狀花黃色兩性,花冠黃色、棕色或紫色,裂片 5,週邊舌狀花,花、果期 8~10 月。 |
‧果實: | 瘦果楔形,有毛,上端有 2~4 個具毛的扁芒。 |
‧特性: |
多年生草本,高 1~2 公尺;具塊狀地下根;莖直立,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剛毛。基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有葉柄,葉柄上部有狹翅;葉片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 10~15 公分,寬 3~9 公分,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有鋸齒,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具 3 脈。頭狀花序數個,生於枝端,直徑 5~9 公分,有 1~2 個線狀披針形的苞葉;總苞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開展;舌狀花中性,淡黃色,特別顯著;管狀花兩性,花冠黃色、棕色或紫色,裂片 5。瘦果楔形;冠毛上端常有 2~4 個具毛的扁芒。花期 8~10 月。菊薯根系極發達,入土較深,要根莖處長出葡匐莖, 粗細均勻, 出苗 60 天左右其尖端即膨大成塊莖, 塊莖最外層為表皮細胞,其內為皮層,由薄壁細胞組成,木質部的薄壁細胞特別發達,為塊莖的主要部分。但結實率低,生產上一般用的傳統繁殖方式為:種莖繁殖。地下塊根外皮色可分為紅、黃、紫、白等,肉質均為白色,品種按塊莖的皮色而分。菊薯(Smallanthus sonchifolius)與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外觀形態相似,菊薯(又名雪蓮薯或雪蓮果(學名:Smallanthus sonchifolius;Polymnia sonchifolia Griseb.;Polymnia edulis Griseb.。英名:Yacon),其地下部為塊根,而菊芋則為塊莖,前者葉柄有翼狀突出物,後者則無。 |
‧更多資料: |
薛聰賢
台灣蔬果實用百科(2) 菊薯 28-29 頁 台灣普綠出版部出版 |
‧拍攝地點: | 南投縣仁愛鄉清境農場(990909~99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