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菲律賓饅頭果 更多菲律賓饅頭果 |
‧英文名稱: | Philippine Glochidion |
‧學名: | Glochidion
phillppicum (Cavan.)
C.B. Rob. Bridelia philippica Cavan. |
‧科名: | 大戟科(Euphorbiaceae)饅頭果屬(Glochidion) |
‧別名: | 菲律賓饅頭果,甜葉算盤子(廣西植物名錄),菲島算盤子(拉漢種子植物名稱),菲島饅頭果(臺灣木本植物誌),甜葉木(廣西),赤血饅頭果、面頭果、Bayu(排灣)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南部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和雲南等省區。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台灣亦有產。生於山地闊葉林中。 |
‧分佈: |
台灣中南部及東部低海拔地區平地、山麓的次生林中。 |
‧用途: |
1. 木材可以用來作為建築原料、製農具、水土保持及當柴薪。2. 誘鳥樹:菲律賓饅頭果可被用來當成是誘鳥的樹。3.園藝景觀用:菲律賓蟃頭果生長快速,可植為公園景觀樹,綠籬;亦可栽植成行道樹。藥用:性味:葉:甘、涼。效用:葉:清熱解毒。治咽喉痛。4.小單帶蛺蝶幼蟲食草。 |
‧莖: | 小喬木,高 4~10 公尺(在爪哇有時可達 20 公尺),徑 15~30 公分,樹皮粗糙,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直立或斜上昇,嫩莖枝佈滿短柔毛,成熟條枝光滑。 |
‧葉: |
葉互生,有時為二列狀排列,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8~15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鈍至銳尖或短漸尖,基部鈍而略歪,革質,全緣或微波狀緣,表面為有光澤的暗綠色,背面淡綠色而有短毛茸,尤以葉背為然;葉柄有狹翼,光滑無毛,長 0.3~0.5 公分。 |
‧花: |
花數枚,腋生,叢生,黃綠色;雄花的花柄長 0.25~0.7 公分,雌花的花柄長 0.2~0.4 公分;花萼深 6 裂;有 6 片花瓣;雄蕊 4~6 枚;無花絲,花藥合生;雌蕊短,厚,圓柱形,子房以上呈緊縮狀,鈍,長 0.15~0.25 公分;子房扁球盤狀,密生毛茸,5~7 室;花柱呈蕊柱狀,扁球形,中空,先端 5~7 淺裂,中部以下向下彎曲,有毛茸;柱頭呈放射狀且同時互相聯合,2分岐;春季開花。 |
‧果實: | 蒴果扁球形,先端向內凹陷,邊緣有 10~14 條深縱溝,長 0.4~0.55 公分,寬 0.9~1.4 公分,有短毛茸,熟果橙紅色;果梗長 0.4~0.7 公分。 |
‧特性: |
小喬木,高 4~10 公尺,嫩莖枝及嫩葉佈滿短柔毛。葉子為長橢圓形、長橢圓狀或披針形,長 7~13.5 公分,寬 3~5 公分。葉子先端鈍或銳尖,基部略鈍。菲律賓饅頭果在春季開花,花為黃綠色。果實同樣也是長滿短的柔毛,其果實成熟後為淡紅色,很能吸引鳥類。葉子在掉落前會也會變成美麗的紅色。菲律賓饅頭果,像日式點心中包豆沙餡的和果子,可推測命名者是日本人。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15019040
菲律賓饅頭果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泰安村如光山寺旁 (941108);后里國中原生植物園區(103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