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氏線蕨

萊氏線蕨00.JPG
萊氏線蕨00
萊氏線蕨01.JPG
萊氏線蕨01
萊氏線蕨02.JPG
萊氏線蕨02
萊氏線蕨03.JPG
萊氏線蕨03
萊氏線蕨04.JPG
萊氏線蕨04
萊氏線蕨05.JPG
萊氏線蕨05
萊氏線蕨06.JPG
萊氏線蕨06
萊氏線蕨07.JPG
萊氏線蕨07
萊氏線蕨08.JPG
萊氏線蕨08
萊氏線蕨09.JPG
萊氏線蕨09
萊氏線蕨10.JPG
萊氏線蕨10
萊氏線蕨11.JPG
萊氏線蕨11
萊氏線蕨12.JPG
萊氏線蕨12
萊氏線蕨-孢子00.JPG
萊氏線蕨-孢子00
萊氏線蕨-孢子01.JPG
萊氏線蕨-孢子01
萊氏線蕨-孢子02.JPG
萊氏線蕨-孢子02
萊氏線蕨-孢子03.JPG
萊氏線蕨-孢子03
萊氏線蕨-孢子04.JPG
萊氏線蕨-孢子04
蛹00.JPG
蛹00
蛹02.JPG
蛹02
蛹03.JPG
蛹03

‧中文名稱:

氏線蕨
‧英文名稱: Wright Colysis

‧學名:

Colysis wrightii Ching
Gymnogramma wrightii Hook.
Polypodium wrightii (Hook.) Mett. ex Diels
‧科名: 水龍骨科(Polypodiaceae)線蕨屬(Colysis)
‧別名:

萊氏線蕨,褐葉線蕨

‧原產地: 中國大陸、日本、琉球、越南、香港及台灣。
‧分佈: 台灣全境、蘭嶼,產在海拔 1,000 公尺以下潮溼溪邊的岩石上,根莖一般僅長在地表而不伸入地中
‧用途: 1.庭園造景綠化用。2.藥用:全草:甘、平。效用:全草:行氣化瘀,袪痰鎮咳。治婦女虛弱咳嗽,帶下。
‧莖: 根莖匍匐狀,被覆卵狀披針形褐色鱗片,鱗片褐色,邊緣有細鋸齒,質薄。

‧葉:

葉柄長 2~5 公分,葉片披針形,長 20~45 公分,寬 2~5 公分,單葉,末端漸尖,基部較寬,往下急縮且下延;葉脈網狀,網眼內有游離小脈,側脈明顯,彼此平形。

‧花:

 
‧果實: 孢子囊群長線形,位於側脈之間並與中脈斜交。

‧特性:

岩生或地上生,根莖匍匐,徑約 0.2 公分,被卵狀披針形鱗片,鱗片褐色,邊緣有細鋸齒,質薄,常成片生長在林下或林緣半遮蔭環境。單葉,散生;葉柄長 2~5 公分,無翅;葉片長 20~45 公分,寬 2~5 公分,倒披針形,漸尖頭,中間部分最寬,向基部漸窄,以狹翅狀下延,邊緣呈淺波狀,乾燥時呈黑褐色,葉片薄紙質,斜上的側脈成網狀,內藏單一或分歧小脈。孢子囊堆由主脈斜向長出幾達葉緣,在側脈間呈連續或偶中斷線形;無孢膜。本種在台灣雖然極為常見,但仍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例如孢子囊群是否具有鱗片狀側絲,葉片中段以下突然變窄的特徵是否安定,有無葉片非常狹窄的族群。相較於伏石蕨有營養葉與孢子葉顯著不同的兩型葉,但卻可見兩型葉的趨勢,亦即孢子葉較瘦長,營養葉較胖短,本種在台灣是否有極端兩型葉的族群,尚待進一布調查研究。資料來源-郭城孟 蕨類圖鑑 進階珍稀版  萊氏線蕨 174頁。
‧資料來源: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32004040 萊氏線蕨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進階珍稀版 
萊氏線蕨 174頁 遠流台灣館 編 2015年4月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1
40萊氏線蕨 p70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6(2) 卷 241 頁 PDF
褐葉線蕨
https://baike.baidu.com/item/褐葉線蕨 褐葉線蕨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萊氏線蕨 59 頁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92年10月

‧拍攝地點: 苗栗縣南庄鄉蓬萊溪步道旁(1010727)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