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華池桑寄生-陳文彬

‧特徵: 常綠小灌木,半寄生植物,除了會吸取寄主植物的養分、水分外,因其本身也具有葉綠素,可自身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高可達 50 公分,具有多數分枝,小枝圓柱形,散生有皮孔;嫩枝及葉常被有淡黃色或褐色星狀毛茸,但老時則毛茸多脫落。葉對生或近似對生,卵形或卵圓形,長 5~10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革質或紙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且散生有淡黃色星狀毛茸;背面則密生褐色毛茸;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每邊 4~5 枚,在背面較顯著;葉柄長 1.0~1.5 公分。落葉時期葉柄和葉片近乎同一顏色,被星狀毛。繖形花序,簇生於葉腋,花冠筒圓筒形,長 1.6~2.2 公分,紅色,先端綠色,被絨毛,有 1 長裂縫,先端 4 裂,裂片從花冠筒中段反捲後呈片狀,在轉折處腫脹呈瘤狀隆起,裂片長 0.4~0.6 公分,寬約 0.1 公分;雄蕊 4 枚,排成 2 列,長 0.25~0.35 公分,花絲長僅 0.1 公分,花藥長 0.30~0.40 公分;子房長圓錐形,光滑,花柱細線形,長約 0.26 公分,柱頭頭狀。漿果圓筒形,先端截形,長 0.4~0.5 公分,徑 0.3 公分;果皮具顆粒狀體,被星狀毛。花期 3~6 月。果期 7~8 月。種子散播機制特殊;因種皮具有膠質黏液,當鳥類吃果實後,排便時有黏性,沾黏於鳥類的屁股上,鳥兒在樹木枝幹擦屁股,於是鳥便中的種子擦黏在樹皮上,蓮華池桑寄生因而得以繁殖。本種是國立台中科學博物館邱少婷博士於 1996 年所發表的桑寄生科新種植物。種小名「tsaii」即「蔡氏」之意,乃紀念其恩師國立台灣大學植物學系教授、台灣植物解剖學權威蔡淑華博士,中名「蓮華池桑寄生」乃紀念模式標本採自蓮華池。1988 年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教授楊遠波博士在訂正本科時,將本種轉移至桑寄生屬(Scurrula)。本種外觀形態與恆春桑寄生(Taxillus pseudochinensis (Yamam.) Danser)相似,主要區別在於蓮華池桑寄生葉片、花冠筒、花冠裂片及花藥大小均較後者大。本種為台灣特有種。
‧更多資料:

資料來源
陳文彬 新細說台灣原生植物
蓮華池桑寄生 p247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18年1月一版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