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蟲豆 | |||||||||||||||||||||
蔓蟲豆-葉 蔓蟲豆-花 蔓蟲豆-種實 | |||||||||||||||||||||
|
‧中文名稱: |
蔓蟲豆 更多蔓蟲豆 |
‧英文名稱: |
Deciduous Petal Atylosia |
‧學 名: |
Cajanus
scarabaeoides (L.) Thouars
Atylosia scarabaeoides (L.) Benth. Dolichos scarabaeoides L. Cajanus scarabaeoides (L.) Du Petit-Thouars Cajanus scarabaeoides (L.) Grah. ex Wall |
‧科 名: |
豆科(Leguminosae)木豆屬(Cajanus) |
‧別 稱: |
蟲豆、蔓草蟲豆、山豆根、倒地一條根、一條根、三葉金、假地豆、地豆阜 |
‧原 產 地: |
亞洲熱帶地區、中國南部、印度、菲律賓、澳洲 |
‧分 布: |
臺灣地區可見於各地原野及低海拔開闊地。 |
‧用 途: |
1. 藥用:治尿酸、痛風。根能解熱、利尿、解毒,治牙痛、咽喉痛、淋病、風濕關節痛、腎臟炎、尿毒症。福建漳泉一帶取全草,鮮用或曬乾,治中暑、發痧、傷風感冒、腹痛、腹瀉、風濕水腫、腰痛。性味:全草:甘、辛、淡、溫。效用:全草:消炎利尿,止血生肌,解暑。治感冒,風濕水腫,咽喉腫痛,牙痛,腹瀉,腰痛;外用治瘡傷出血。蔓蟲豆為金門產 ''一條根" 藥材來源植物之一。 |
‧莖: | 蔓生或纏繞草質藤本,莖纖弱,初為直立性,然後逐漸變為藤本狀,長 30~200 公分,具細縱稜,具多數分枝;小枝條擴展狀,幼嫩部及花序密被銹色短毛。 |
‧葉: |
三出複葉,近革質;托葉小,卵形,被毛,常早落;頂生小葉倒卵圓形或橢圓形,葉柄長 0.8~0.9 公分,葉先端圓或橢圓而微凹,基部橢圓,長 3.5~3.7 公分,寬 2.4~2.5 公分;側小葉圓或橢圓,葉柄長 0.2 公分,先端橢圓而微凹,基部漸尖不等邊,長 2.8~3.0 公分,寬 2.0~2.2 公分;總葉柄長 3.0~3.5 公分;葉片厚紙質,葉面被黃白色絨毛,葉背平伏稀疏白色短絨毛。 |
‧花: |
花多成對生長,常 1~3 對生長於腋生的總狀花序上,花序軸長 1.5~3 公分,有毛茸;苞片掌狀裂,長 0.1~0.2 公分,花梗長 0.25~0.3 公分,有毛茸;花萼外面有毛茸,上位裂片高度合生,僅先端淺 2 裂,下位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旗瓣連同爪長 0.8~0.9 公分,先端圓鈍,背面有紅色條紋,基部有小尖突,內面無附屬物;翼瓣基部無或有不明顯耳狀物,花冠凋萎不易脫落;二體雄蕊(9+1);子房密被黃色絨毛,有胚珠數顆,花柱絲狀。花期 10~3月。 |
‧果 實: |
果實為莢果,長橢圓形,密被褐色毛,種子間有明顯的縊縮,成熟莢果黃褐色,長 2~2.5公分,寬約 0.6 公分;種子數 3~6 粒,黃褐色,橢圓形,表面有光澤,一側有假種皮。 |
‧特 性: |
豆科二年生,蔓生或纏繞草質藤本,莖纖弱,長可達 2 公尺,具細縱稜,幼嫩部及花序密被銹色短毛;三出複葉,近革質;托葉小,卵形,被毛,常早落;頂生小葉倒卵圓形或橢圓形,葉柄長 0.8~0.9 公分,葉先端圓或橢圓而微凹,基部橢圓,長 3.5~3.7 公分,寬 2.4~2.5 公分;側小葉圓或橢圓,葉柄長 0.2 公分,先端橢圓而微凹,基部漸尖不等邊,長 2.8~3.0 公分,寬 2.0~2.2 公分;總葉柄長 3.0~3.5 公分;葉片厚紙質,葉面被黃白色絨毛,葉背平伏稀疏白色短絨毛;腋生總狀花序,花 1~6,花序長 4~5 公分;花萼筒狀,4 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黃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有暗紫色條紋,基部有呈齒狀的短耳和瓣柄,翼瓣狹橢圓狀,微彎,基部具瓣柄和耳,龍骨瓣上部彎,具瓣柄;二體雄蕊;子房密被絲質長柔毛,有胚珠數顆;莢果長橢圓形,密被褐色毛,種子間有明顯的縊縮,成熟莢果黃褐色,長 2~2.5公分,寬約 0.6 公分;種子數 3~6 粒,黃褐色,橢圓形,表面有光澤,一側有假種皮。花期 10~3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9015020
蔓蟲豆 |
‧拍攝地點: |
苗栗市聯合大學八甲校區(1010617-102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