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樹 | |||||||||||||||||||||
|
‧中文名稱: |
|
‧英文名稱: |
Toad Tree |
‧學名: |
Tabernaemontana
elegans Stapf. |
‧科名: |
夾竹桃科(Apocynaceae)馬蹄花屬(Tabernaemontana) |
‧別名: |
蟾蜍樹 |
‧原產地: |
原產於在熱帶東非和東南非洲從索馬利亞南部到肯亞,坦桑尼亞,莫桑比克,津巴布韋,史瓦蒂尼和南非的本土樹種(Leeuwenberg,1991)。常見於河岸,沿海森林和大草原林地區。 |
‧分佈: |
原為從國外引進臺灣做為標本木,最近發現已局部歸化於南投竹山低海拔下坪熱帶實驗林場。 |
‧用途: | 1.園藝景觀植栽用:果實奇特,供觀賞,較少見。2.藥用:在原生地具有一些局部醫學用途,包括治療心臟病,癌症,結核病和性病。該物種在原生地也用作壯陽藥用。 |
‧莖: | 灌木或小喬木,大多高 1.5~5 公尺,但偶爾可達到 12 公尺,莖幹直立,樹幹直徑可達 30 公分,多分枝,枝條長,灰褐色,小枝有明顯橫向脊稜的葉痕;樹皮有縱向深裂紋;全株具有乳汁。 |
‧葉: |
單葉對生,革質,葉長橢圓形,長 6~23 公分,寬 2~8 公分,通常是寬度的 2~4 倍;葉端漸尖,葉基鈍或微楔狀;全緣,葉面為有光澤的深綠色,葉背淡綠色,羽狀脈,中肋顯著,在兩面的中肋具有 12~23 條側脈,無托葉;具葉柄,柄長 1.5~3.0 公分。 |
‧花: |
花兩性,花序長 5~20 公分,為鬆散的繖房花序,呈繖形排列;花萼 5 裂,花萼內基部具腺體;花冠白色,奶油色或黃白色,花舌處泛黃色,具有甜香氣;花冠高腳碟形,徑約 2 公分,花梗長 0.5~0.7 公分,星狀螺旋排列,花瓣緣縐折;雄蕊 5 枚,著生於花冠筒,花絲離生,雌蕊心皮 2 枚,離生,花柱 1 枚,子房上位,子房 2 室,側膜胎座。花期:十月至翌年的二月。 |
‧果實: | 果實為蓇葖果,成對生長,長橢圓卵形,具喙狀的豆莢,每個的長達 6~7 公分,寬 4~5 公分,有白霜或綠色,被淺棕色疣所包覆;熟果褐色,有稜,形狀與果皮像蟾蜍,表面疣狀,粗糙,有毒勿食;果皮革質至木質,壁厚 0.5~1.5 公分;成熟時,通常在樹上時沿一側開裂,內部的果肉(假種皮)橙黃色;黑褐色的種子嵌入黃色果肉中,種子傾斜橢圓形,1.4~1.5 公分長,寬 0.7~0.9 公分,具網紋溝,乳突狀,深褐色。 |
‧特性: |
蟾蜍樹因果實的果皮和外形像蟾蜍而得名,為落葉性灌木或小喬木,莖幹直立,多分枝,枝條長,灰褐色,樹皮有縱向深裂紋;全株具有乳汁。單葉對生,葉長橢圓形,長 6~23 公分,寬 2~8 公分,葉端漸尖,葉基鈍或微楔狀;全緣,葉面綠色,羽狀脈,中肋顯著,在兩面的中肋具有 12~23 條側脈,無托葉;具葉柄,柄長 0.7~3.0 公分。花兩性,花序長 5~20 公分,為鬆散的繖房花序,呈繖形排列;花萼五裂,花萼內基部具腺體;花冠白色,奶油色或黃白色,花舌處泛黃色,具有甜香氣;花冠高腳碟形,長 0.5~0.7 公分,星狀螺旋排列,花瓣緣縐折;雄蕊 5 枚,著生於花冠筒,花絲離生,雌蕊心皮 2 枚,離生,花柱 1 枚,子房上位,子房 2 室,側膜胎座。果實為蓇葖果,成對生長,長橢圓卵形,具喙狀的豆莢,每個的長達 6~7 公分,有白霜或綠色,被淺棕色疣包覆;熟果褐色,有稜,形狀與果皮像蟾蜍,表面疣狀,粗糙,有毒勿食;種子傾斜橢圓形,1.4~1.5 公分長,具網紋溝,乳突狀,深褐色,假種皮色。花期:十月至翌年的二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14021610
蟾蜍樹 |
‧拍攝地點: |
台大竹山下坪熱帶實驗林場(1090820-1090904-1091013-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