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棕 | |||||||||||||||
|
‧中文名稱: |
行李椰子 |
‧英文名稱: | Talipot Palm,Schirmtragende Schopfpalme,Tali,Tala Tali,Fan Palm |
‧學名: |
Corypha umbraculifera Linn. |
‧科名: | 棕櫚科(Palmae)行李棕櫚屬(Corypha) |
‧別名: | 行李椰子,錫蘭行李葉椰子(台灣木本植物誌)、貝多羅、貝葉棕、行李梠 |
‧原產地: | 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分布於馬拉巴(Malabar Cost)、卡那拉(Kanarra)地方之低濕森林中,斯里蘭卡多分布於 600 公尺以下濕地。1742 年引進歐洲。初次引進台灣時期不詳,唯據早年在台北植物園工作之工藤彌九郎著台灣栽培之椰子類一文中,已有本種之記載(熱帶園藝 1 卷 8 號,1931)。 |
‧分佈: | 40 年前台北植物園,墾丁植物園,嘉義植物園(山子頂),宜蘭農工職校均有栽培。現恐已都壽終正寢。 |
‧用途: | 1. 景觀用途:株型高大壯觀,葉片巨大,遮蔭效果甚佳,適合作行道樹或庭園綠化樹,庭園、校園、公園皆可單植、列植、群植,適合作大型盆栽或作庭園樹。如在公園、綠地及庭園孤植或大樓前兩側對植造景,也可列植作行道樹栽培。2.一般用途:葉形巨大且硬挺,當地居民用作傘,一枚葉可供 7~8 人防雨;葉片亦可用於葺屋,作團扇、編籃筐,昔時並用為紙的代用品,在印度用以抄寫佛經,即所謂貝多羅葉。3.食用:幹富含澱粉,以髓部置臼搗碎為粉,食用或作糊料,昔時曾為斯里蘭卡土著重要食糧。4.種實用途:種實質地細緻堅硬,胚乳為植物象牙,經加工著色稱為珊瑚,用製鈕扣,飾玉等裝飾手工藝品。 |
‧莖: | 單幹型,莖幹粗壯直立,高可達 30 公尺,環紋不明顯,徑可達 60~90 公分,冠幅 5~6 公尺;莖被葉柄基部纖維所包圍。 |
‧葉: |
羽狀複葉,葉長 3~5 公尺;掌狀裂葉,裂片 80~100,小葉線狀披針形,寬 15 公分,向內鑷合狀,長 50~80 公分,寬 4~5.5 公分,葉面正背面皆為綠色,緣邊有小齒牙,頂端有如齒咬切狀,基部有 2 耳,並略有分裂;葉柄硬直,長 100~300 公分,柄緣有 2~3 公分銳刺,葉枯落後基部殘存,成巨鱗狀包圍樹幹。 |
‧花: |
肉穗花序長達 200 公分,頂生,具芳香,在最上部的花先開放而結實;雌雄異株,花冠白色,徑約 1 公分,花瓣 3 片,雄蕊 6,雌蕊 1,有異香。行李梠 40~80 年開花,一生開一次花,然後結果,果熟養分耗盡,即整株死亡,留下"兒孫滿園",完成他的生命週期。這在植物學上叫做"一次性花果植物"。 |
‧果實: | 核果長橢圓形,徑 2~3 公分,成熟橄欖色,表面略粗糙,有短柄。 |
‧特性: |
常綠大喬木,單幹型,莖幹粗壯直立,高可達 30 公尺,環紋不明顯,徑可達 60~90 公分,冠幅 5~6 公尺;莖被葉柄基部纖維所包圍。羽狀複葉,葉長 3~5 公尺;掌狀裂葉,裂片 80~100,小葉線狀披針形,向內鑷合狀,長 50~80 公分,寬 4~5.5 公分,葉面正背面皆為綠色,緣邊有小齒牙,頂端有如齒咬切狀,基部有 2 耳,並略有分裂;葉柄硬直,長100~300 公分,柄緣有 2~3 公分銳刺。肉穗花序長達 200 公分,腋生,具芳香,在最上部的花先開放而結實;雌雄異株,花冠白色,徑約 1 公分,花瓣 3 片,雄蕊 6,雌蕊 1。果實為核果,長橢圓形,成熟橄欖色;每株所結的果實數以萬計。行李櫚名稱由來是取葉柄纖維編織繩子或網袋,古時用來背負行李用。貝葉經書所用的貝葉棕可能有兩種,一種是行李櫚(行李椰子),另外一種是扇櫚(Borassus flabellifer),印度為兩者的原產地之一,所以兩者都有可能是貝葉經書的來源。大家若有興趣想看扇櫚(扇椰子)的話,在台北植物園和墾丁熱帶植物園均有,台北剛好一雄一雌兩株在一起,所以可以看到雌株十餘公尺高的葉叢中有結果,果實徑約 20 公分,像放大版的山竹,內有 1~4 顆種子。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629012610 行李椰子 |
‧拍攝地點: | 台北植物園(111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