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白巴豆

裏白巴豆00.jpg
裏白巴豆00
裏白巴豆02.jpg
裏白巴豆02
裏白巴豆04.jpg
裏白巴豆04
裏白巴豆09.jpg
裏白巴豆09
裏白巴豆-莖01.jpg
裏白巴豆-莖01
裏白巴豆12.JPG
裏白巴豆12
裏白巴豆15.JPG
裏白巴豆15
裏白巴豆-葉02.JPG
裏白巴豆-葉02
裏白巴豆-葉04.JPG
裏白巴豆-葉04
裏白巴豆-葉16.JPG
裏白巴豆-葉16
裏白巴豆-葉正04.JPG
裏白巴豆-葉正04
裏白巴豆-葉背01.JPG
裏白巴豆-葉背01
裏白巴豆22.JPG
裏白巴豆22
裏白巴豆28.jpg
裏白巴豆28
裏白巴豆-雄花06.JPG
裏白巴豆-雄花06
裏白巴豆-雄花11.JPG
裏白巴豆-雄花11
裏白巴豆-雄花12.JPG
裏白巴豆-雄花12
裏白巴豆-實01.jpg
裏白巴豆-實01
裏白巴豆-實03.jpg
裏白巴豆-實03
裏白巴豆-實06.JPG
裏白巴豆-實06
裏白巴豆-實09.JPG
裏白巴豆-實09

中文名稱:

裏白巴豆                                       更多裏白巴豆
英文名稱: Cuming Croton

學名:

Croton cascarilloides Raeusch.
‧科名: 大戟科(Euphorbiaceae)巴豆屬(Croton)
別名: 裏白巴豆、葉下白、白葉下、柿糊、樹木香、椬梧、裡白巴豆、銀葉巴豆(海南植物誌)Bati(排灣)
原產地 分布台灣、琉球、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婆羅洲等地
分佈: 臺灣台中、南投、屏東,中南部山麓至低海拔海岸海濱礁岩之曠野灌叢中或疏林下。
用途: 1.觀賞用常綠小灌木,可作觀葉景觀樹用。2.藥用:性味:根:辛、熱、有毒。效用:種子:有毒;根:袪風解熱,壯筋骨,催吐。治風溼骨痛,咽喉痛。根或全株有活血散瘀,舒筋活絡,鎮靜止痛,解毒消腫之效。治風濕痹痛,風濕關節痛,發熱病,瘧疾高熱不退,胃脘痛吐瀉,癰瘡腫毒。葉有解熱,止痢之效。治吐瀉,疥癬。葉可作為香煙之代用品。
莖:

小灌木,高 60~120 公分,全株披棕褐色鱗片及星狀毛,多分枝,老莖灰白色,小枝青綠色。

葉:

葉對生或輪生枝端,柄長 0.6~1 公分;葉片倒卵形或長卵形,長 4~8 公分,寬 2.5~3.5 公分,基部鈍形,先端鈍尖或稍漸尖,全緣或微波緣,背面被銀白色盾狀鱗片並密布細小褐色突點 (少數鱗片紅色)。

花:

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萼與花瓣均 4~6 枚,花瓣黃白色或白色,雄蕊 15~20 枚,乳黃色;雌花子房 3 室,柱頭多細裂呈鬚狀。花期 4~8 月。
實: 蒴果球狀三稜形,徑約 1 公分,被銹色鱗片物;種子 3 粒。花期 4~8 月,果期 9~12 月。

特性:

常綠小灌木,高 60~120 公分,全株披棕褐色鱗片及星狀毛,多分枝,老莖灰白色,小枝青綠色。葉對生或輪生枝端,柄長 0.6~1 公分;葉片倒卵形或長卵形,長 4~8 公分,寬 2.5~3.5 公分,基部鈍形,先端鈍尖或稍漸尖,全緣或微波緣,背面被銀白色盾狀鱗片並密布細小褐色突點 (少數鱗片紅色)。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萼與花瓣均 4~6 枚,花瓣黃白色或白色,雄蕊 15~20 枚,乳黃色;雌花子房 3 室,柱頭多細裂呈鬚狀。蒴果球狀三稜形,徑約 1 公分,被銹色鱗片物;種子 3 粒。花期 4~8 月,果期 9~12 月,偶週年開花結果。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15012010 裏白巴豆
邱年永 張光雄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4)54
裏白巴豆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1352
裏白巴豆 p676 國立編譯館主編
楊再義 本草歷史與台灣毒草 裏白巴豆 p166台北 渡假出版社(1994)
中國植物誌 第 44(2) 卷 127 頁
PDF 銀葉巴豆
https://baike.baidu.com/item/銀葉巴豆/12701182 銀葉巴豆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裏白巴豆 92年10月367頁

攝地點: 中縣清水高美植物園(970113);台中市大肚山(1041004);墾丁公園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