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腥草 | |||||||||||||||||||||
|
‧中文名稱: |
貓腥草 更多貓腥草 |
‧英文名稱: | Stinky Cat Grass |
‧學名: |
Eupatorium catarium Veldk Praxelis clematidea (Griseb.) R. M. King & H. Robinson(假臭草-百度) Ageratina adenophora (Spreng.) R. M. |
‧科名: |
菊科(Compositae)澤蘭屬(Eupatorium) |
‧別名: |
貓腥草,貓腥菊,假臭草、假藿香薊、紫莖澤蘭 |
‧原產地: | 南美洲。 |
‧分佈: | 常見於路邊、管理不良的農田、廢耕地及水邊。目前正在新竹、苗栗、台中等地擴張中地區。 |
‧用途: | 雜草。 |
‧莖: | 高 30~150 公分,老莖木質化,直立,多分枝;分枝圓柱形、斜上、多毛茸,葉片散生,有腥臭味;分枝長約 3~16 公分。 |
‧葉: |
葉柄長 0.3~2 公分,葉片卵圓形至長菱形,長 2.5~6 公分,寬 1~4 公分,表裏兩面密生茸毛和腺點,葉片下部尤其多,基部圓形至楔形,3 出脈,粗鋸齒緣,每邊有 5~8 齒,尾端突尖。 |
‧花: |
花序頂生,筒狀花多數,聚生頭狀,形成繖形花序或少數頭狀聚繖花序。繖形花序具有毛茸,長約 0.2~1 公分;苞片鐘狀圓柱形,長 0.7~1 公分,寬 0.4~0.5 公分。萼片 4~5 層,淡黃色帶 3~4 條綠脈紋,末稍紫色,光滑無毛,末端平貼,外側最小,矛尖形,漸尖;內部線形,銳尖。小花 25~40 朵,近紫藍色或淡紫色;花冠長約 0.35~0.48 公分,4~5 齒裂。 |
‧果實: | 瘦果紡錘狀,長約 0.2~0.3 公分,黑色,末稍有剛毛,密布 15~40 根白色冠毛。 |
‧特性: |
貓腥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 30~ 150 公分,葉對生,卵形至橢圓形,葉緣鋸齒狀。頭花 1~1.5 公分,單一筒狀小花,花冠紫色偶有近白色。瘦果黑色紡錘狀,冠毛白至黃褐色,柔細。植株略帶貓體的腥臭,花梗常見有三分枝,每一分枝有 2~4 朵花,每個花梗有 6~8 朵紫色小花。每一朵紫色小花,約可形成 25~40 顆種子,種子成熟後,會像蒲公英一樣飄散出去,所以散播力與繁殖力很強,加上植物的抗霜、耐旱,對除草劑的抗耐性又很強。貓腥草 1998 年間被發現橫越太平洋,入侵澳洲的昆士蘭;1999 年入侵香港與廣東,2001 年首度在台灣台中清水鎮被採集到,而 2004 在桃園縣的林口台地與桃園台地交界處也發現蹤跡。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39170610
貓腥草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毘盧寺停車場旁(94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