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溝菜蕨

過溝菜蕨-嫩葉2.jpg
過溝菜蕨-嫩葉2
過溝菜蕨-嫩葉0.jpg
過溝菜蕨-嫩葉0
過溝菜蕨-嫩芽09.jpg
過溝菜蕨-嫩芽09
過溝菜蕨-嫩芽07.jpg
過溝菜蕨-嫩芽07
過溝菜蕨-嫩芽04.jpg
過溝菜蕨-嫩芽04
過溝菜蕨-嫩芽02.jpg
過溝菜蕨-嫩芽02
過溝菜蕨-嫩芽01.jpg
過溝菜蕨-嫩芽01
過溝菜蕨-葉序02.jpg
過溝菜蕨-葉序02
過溝菜蕨-葉序00.jpg
過溝菜蕨-葉序00
過溝菜蕨-葉1.jpg
過溝菜蕨-葉1
過溝菜蕨-葉0.jpg
過溝菜蕨-葉0
過溝菜蕨-菜5.jpg
過溝菜蕨-菜5
過溝菜蕨-菜4.jpg
過溝菜蕨-菜4
過溝菜蕨-菜0.jpg
過溝菜蕨-菜0

過溝菜蕨-孢子12
過溝菜蕨-孢子11.jpg
過溝菜蕨-孢子11
過溝菜蕨-孢子08.jpg
過溝菜蕨-孢子08
過溝菜蕨-孢子02.jpg
過溝菜蕨-孢子02
過溝菜蕨14.jpg
過溝菜蕨14
過溝菜蕨10.jpg
過溝菜蕨10
過溝菜蕨00.jpg
過溝菜蕨00
中文名稱: 過溝菜蕨                                      更多過溝菜蕨
英文名稱: Vegetable Fern
學   名: 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w.
Anisogonium esculentum (Retz.) Presl
Athyrium esculentum (Retz.) Copel.
Hemionitis esculentum Retz.
Diplazium esculentum (Retz) Sw.
科   名: 蹄蓋蕨科(Athyriaceae)過溝菜蕨屬(Anisogonium)
別   名:

過溝菜蕨,山鳳尾、食用雙囊蕨、過貓、過衰貓、蕨貓、蕨山貓、山貓、蕨萁

原產地: 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台灣、中國大陸南部、沖繩、菲律賓、馬來西亞、婆羅洲、斯里蘭卡及南洋各地,台灣低海拔溝渠常見。
分布: 低海拔山野、田邊、濕地或溪流兩岸。台灣以南投縣草屯、魚池、水里、國姓、信義、台東縣、花蓮縣等地栽培最多。
用   途: 1.食用:當嫩芽尚未展開或稍展開而葉柄尚易折取時,摘取其細嫩翠綠莖葉供食用,纖維少,品質佳,烹調法以炒食、煮食為主,為一道健康美味鄉土野菜。產期集中在夏季,雨水越多生長越佳,為颱風天最佳的綠葉蔬菜。2.庭園綠化及常被種植在學校教材園中,作為鄉土教學的活教材。3.藥用:效用:利尿、散結、固胃、健脾。治胃病、心胸鬱悶、發育不良。全草煎服,解熱去鬱結,並為婦人產後藥。
莖: 草本,根莖粗大,外被有黑褐色鱗片,莖短而直立。
葉: 葉叢生;葉柄長 20~50 公分,基部呈黑色;葉片寬卵形,長 45~80 公分,寬 25~50 公分,幼葉一回羽狀複葉,成葉可達二回羽狀複葉;羽片披針形,長 18~25 公分,寬 8~14 公分,具柄;小羽片披針形至窄三角形,長 5~8 公分,寬 1~1.5 公分,邊緣鈍鋸齒緣;小羽軸基部側脈彼此連結,形成小毛蕨脈形。
‧花:  
果: 孢膜線形,沿小脈生長,單一或成對出現。
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大,外被有黑褐色鱗片,植株叢生,具短直立莖。葉柄叢生,葉片形狀隨生長過程而有明顯變異,幼時為一回羽狀複葉,羽片寬大,之後隨成熟度轉變為二至三回與羽狀複葉,常讓人誤以為不同的種類,葉片最末裂片之側脈連結,形成小毛蕨脈形。孢子囊線形,沿小葉脈兩側或單側生長,單一或成對出現。
更多資源: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28005070 過溝菜蕨
邱年永 張光雄 原色野生食用植物圖鑑 過溝菜蕨 p9 台北南天書局
郭城孟 蕨類圖鑑 遠流台灣館 編 2005年11月 過溝菜蕨 387頁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445過溝菜蕨 p223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3(2) 卷 476 頁 PDF 過溝菜蕨
https://baike.baidu.com/item/過貓/5693784 過貓

‧拍攝地點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田邊(970213)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