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甘草 | |||||||||||||||||||||
|
‧中文名稱: |
野甘草 更多野甘草 |
‧英文名稱: |
Beet Broomwort |
‧學名: |
Scoparia dulcis Linn. |
‧科名: | 玄參科(Scrophulariaceae)甜珠草屬(Scoparia) |
‧別名: |
甜珠草、金荔枝、珠仔草、冰糖草、土甘草、鈕吊金英 |
‧原產地: |
熱帶美洲,現廣布世界各地。 |
‧分佈: |
台灣全境平野至低海拔山區之村落、路旁多見自生。 |
‧用途: | 1.藥用:性味:全草:甘、平。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生津止渴,疏風止癢。治肺熱咳嗽,外感風熱,泄瀉,痢疾,小便不利,小兒疳積,腳氣,濕疹,小兒麻疹,熱痱,咽喉痛,丹毒,蛇傷,預防中毒,目赤紅痛。 |
‧莖: | 草本,高 30~80 公分,全株無毛;莖直立,多分枝,下部木質化。 |
‧葉: |
葉為單葉對生或三葉輪生,具短柄,披針形至橢圓形或倒卵形、廣線形,長 0.5~3 公分,寬 0.3~0.8 公分;基部漸狹,先端短尖,葉緣為鋸齒緣。 |
‧花: |
花單一,腋生,細小,多數,白色;花梗細長,萼片 4 枚,卵狀矩圓形,長約 0.2 公分;花冠輻形,徑 0.4~0.5 公分,4 裂,裂片橢圓形,喉部具毛;雄蕊 4 枚,花藥箭頭形,黃綠色;雌蕊 1 枚,花柱細長,柱頭盤狀。 |
‧果實: | 蒴果卵狀至球形,直徑 0.3~0.5 公分,較宿萼稍長,花柱宿存,熟後裂開。 |
‧特性: |
野甘草為台灣民間著名常用藥材,味甘甜而果實多數如細珠形,因而又名甜珠草。為一年生草本,高 30~80 公分,全株無毛;莖直立,多分枝,下部木質化。葉對生或三葉輪生,具短柄,披針形至橢圓形或倒卵形、廣線形,長 0.5~3 公分,寬 0.3~0.8 公分;基部漸狹,先端短尖,鋸齒緣。花小,多數,白色,單生或對生;萼片 4 枚,卵狀矩圓形,長約 0.2 公分;花冠輻形,徑 0.4~0.5 公分,4 裂,裂片橢圓形,喉部具毛;雄蕊 4 枚,花藥箭頭形,黃綠色;雌蕊 1 枚,花柱細長,柱頭盤狀。蒴果卵狀至球形,直徑 0.3~0.5 公分,花柱宿存,熟後裂開。花期夏秋間。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5022010 野甘草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99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