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葉胡頹子 |
‧中文名稱: |
長葉胡頹子 |
‧英文名稱: |
Bock Elaeagnus |
‧學名: |
Elaeagnus
bockii var.
bockii Elaeagnus bockii Diels Elaeagnus bockii |
‧科名: | 胡頹子科(Elaeagnaceae)胡頹子屬(Elaeagnus) |
‧別名: |
長葉胡頹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馬鵲樹、牛奶子(四川成都)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陜西、甘肅、四川、貴州、湖北;生於海拔 600~2,100 公尺的向陽山坡、路旁灌叢中。 |
‧分佈: |
藥用栽培。 |
‧用途 | 1.綠化景觀植物。2.食用:果實酸甜可口,可食用及釀酒。3.藥用:根可治哮喘及牙痛,枝葉可順氣、化痰,治痔瘡。性味:子:酸、平、無毒。效用:根:袪風除濕,行氣,行血,止血,利咽,鎮咳。治風濕關節痛,咽喉腫痛,肺膿腫,咳喘,吐血,咳血,便血,胃痛,瀉痢,疳積,黃疸,皮膚濕疹;葉:止咳平喘。止血,消炎。治風濕關節痛,咽喉腫痛,肺膿腫,咳喘,吐血,咳血,便血,胃痛,瀉痢,疳積,黃疸,皮膚濕疹;果實:補益五臟,清熱消渴,收斂止瀉,平喘。治消化不良,瀉痢;根:袪風利溼,消積利咽,止咳止血。治傳染性肝炎,小兒疳積,風濕關節痛,咯血,便血,崩漏,帶下,跌打損傷。 |
‧莖: | 直立灌木,高 1~3 公尺;通常具粗壯的刺;小枝開展成 45 度的角,幼枝密被銹色或褐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帶黑色。 |
‧葉: |
葉紙質或近革質,窄橢圓形或窄矩圓形,稀橢圓形,長 4~9 公分,寬 1~3.5 公分,兩端漸尖或微鈍形,邊緣略反捲,上表面幼時被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深綠色,乾燥後變淡綠色或褐色,下表面銀白色,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側脈 5~7 對,與中脈開展成 30~45 度的角,上面葉脈略明顯,下面不甚顯著;葉柄褐色,長 9.5~0.8 公分。 |
‧花: |
花白色,密被鱗片,常 5~7 花簇生於葉腋短小枝上或成繖形總狀花序,每花基部具一易脫落的褐色小苞片;花梗長 0.3~0.5 公分,淡褐白色;萼筒在花蕾時四稜形,開放后圓筒形或漏斗狀圓筒形,長 0.5~0.7 公分,稀達 0.8~1 公分,裂片卵狀三角形,長 0.25~0.3 公分,頂端鈍漸尖,內面疏生星狀短柔毛;雄蕊 4,花絲極短,長 0.06 公分,花葯矩圓形,長 0.013 公分;花柱直立,頂端彎曲,達裂片的 2/3,密被淡白色星狀柔毛。花期 10~11 月。 |
‧果實: | 果實短矩圓形,長 0.9~1 公分,直徑為長的一半,幼時密被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成熟十時紅色,果肉較薄;果梗長 0.4~0.6 公分;種子橢圓形,有八稜,長 0.5 公分,外殼木質,種仁外被薄白絹絲狀物,有子葉 2 枚。果期次年 4 月。 |
‧特性: |
常綠直立灌木,高 1~3 公尺;通常具粗壯的刺;小枝開展成 45 度的角,幼枝密被銹色或褐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帶黑色。葉紙質或近革質,窄橢圓形或窄矩圓形,稀橢圓形,長 4~9 公分,寬 1~3.5 公分,兩端漸尖或微鈍形,邊緣略反捲,上表面幼時被褐色鱗片,成熟後脫落,深綠色,乾燥後變淡綠色或褐色,下表面銀白色,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褐色鱗片,側脈 5~7 對,與中脈開展成 30~45 度的角,上面葉脈略明顯,下面不甚顯著;葉柄褐色,長 9.5~0.8 公分。花白色,密被鱗片,常 5~7 花簇生於葉腋短小枝上或成繖形總狀花序,每花基部具一易脫落的褐色小苞片;花梗長 0.3~0.5 公分,淡褐白色;萼筒在花蕾時四稜形,開放後圓筒形或漏斗狀圓筒形,長 0.5~0.7 公分,稀達 0.8~1 公分,裂片卵狀三角形,長 0.25~0.3 公分,頂端鈍漸尖,內面疏生星狀短柔毛;雄蕊 4,花絲極短,長 0.06 公分,花葯矩圓形,長 0.013 公分;花柱直立,頂端彎曲,達裂片的 2/3,密被淡白色星狀柔毛。果實短矩圓形,長 0.9~1 公分,直徑為長的一半,幼時密被銀白色和少數褐色鱗片,成熟十時紅色,果肉較薄;果梗長 0.4~0.6 公分。花期 10~11 月,果期次年 4 月。 |
‧更多資料: | 中國植物誌
第 52(2) 卷 025 頁
PDF
長葉胡頹子 https://baike.baidu.com/item/長葉胡頹子 長葉胡頹子 |
‧拍攝地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