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阿里山三斗石櫟 更多阿里山三斗石櫟 |
‧英文名稱: |
Alishan Tanoak |
‧學名: |
Pasania
hancei (Benth.) Schottky var. arisanensis (Hayata) Liao Pasania brevicaudata var. arisanensis (Hayata) Ying (阿里山石櫟-應紹舜) Pasania brevicaudata (Skan) Schottky var. arisanensis (Hayata) Ying Pasania hancei (Benth.) Schott. var. arisanensis (Hay.) Liao Pasania ternaticupula (Hayata) Schott. var. arisanensis (Hayata) Liao Pasania ternaticupula (Hayata) Schottky var. arisanensis (Hayata) Liao Quercus arisanensis Hayata Pasania hancei (Benth.) Schottky Lithocarpus hancei (Benth.) Rehd. var. arisanensis (Hayata) J. C. Liao |
‧科名: | 殼斗科(Fagaceae)柯屬(Pasania) |
‧別名: | 阿里山三斗石櫟,阿里山石櫟,阿里山三斗柯,細葉三斗石櫟,阿里山紅肉杜,阿里山赤柯 |
‧原產地: | 分佈於中國大陸及台灣。 |
‧分佈: | 台灣,雖然廣為分佈於桃園八里、嘉義阿里山、台中大禹領及梨山、高雄 Alikung及台東知本大武山等 700~2,500 公尺之森林中,但很稀少。 全島低中海拔山區。 |
‧用途: | 1.樹形亦優美,可供栽植為庭園樹種。2.三斗柯對氣候及土壤之適應力強,故為本省常綠闊葉林中常見之成員。3.其木材可供建築、車船及製作農具、工具柄之用。 |
‧莖: | 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餘公尺,徑 30~50 公分,樹皮粗糙,灰褐色。 |
‧葉: |
葉長橢圓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8~12 公分,寬 4~5 公分,先端短尾狀銳尖或少數鈍尖,基部銳尖或漸狹,亦有為楔形者;薄革質,全緣或先端略為波狀緣,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淡綠色;中肋及側脈於表面略隆起,但於背面則顯著隆起;側脈 10~12 對;葉柄長 2~3 公分,先端略呈翼狀,基部肥厚。 |
‧花: |
葇荑花序抽自於枝條先端葉腋,叢生,長 7~8 公分,綠色,直立或近乎直立;雄花多位於花序先端,雌花則位於基部;雄花 3~4 枚叢生,花被裂片 6 枚,排成 2 裂,卵狀圓形,長 0.07~0.08 公分,外面密生毛茸,內面散生毛茸;雄蕊 12 枚,花絲挺出於花被外,長約 0.3~0.35 公分,退化子房禿出,先端有刺毛;雌花 3~4 枚叢生。花期 2~3 月。 |
‧果實: | 果實為堅果,殼斗盤形,長 0.6~0.7 公分,徑 1.5~2 公分,苞鱗呈環狀排列,中間者為闊三角形,先端尾狀,寬約 0.2 公分,外面略有倒伏性柔毛,內面有毛茸;堅果呈強烈的壓縮球形,長 1.5~2.5 公分,徑 2~2.5 公分,先端小尖突,基部截斷狀。 |
‧特性: |
常綠喬木,高可達 10 餘公尺,徑 40~70 公分,樹幹大多數通直,樹皮青灰色至灰褐色,縱向細縫裂,皮孔土黃色,散生或縱向排裂。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約 2 公分;葉片長可達 9 公分,寬約 4.5 公分,長橢圓形,葉基為銳形,葉尖短而突尖,葉片兩側略呈下延形,葉緣全緣,上下表面平滑,下表面粉綠色,側脈 10~12 對,接近葉緣則向上彎曲,基部粗大。殼斗盤狀,徑約 1.8 公分;鱗片 2~3 輪,在中間者闊三角形,內外兩側均被倒伏狀絨毛。果實為堅果,長約 1.2 公分,徑約 2 公分,扁球形,先端具 1 尖突。花期 2~3 月。三斗石櫟的殼斗常三個伴生在一起,故有「三斗」之名;三斗石櫟別稱「赤皮杜仔」、「紅肉仔」,則是因為其木材色澤偏紅之故。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06007061
阿里山三斗石櫟 |
‧拍攝地點: | 南投縣仁愛鄉清至境農場步步高昇步道旁(991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