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阿里山紫花鼠尾草 更多阿里山紫花鼠尾草 |
‧英文名稱: | Arisan Sage |
‧學名: |
Salvia
arisanensis Hayata Salvia hayatae Makino ex Hayata var. pinnata (Hayata) C. Y. Wu Salvia keitaoensis Hayata |
‧科名: | 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屬(Salvia) |
‧別名: | 阿里山紫花鼠尾草,阿里山鼠尾草,阿里山紫參,阿里山紫緣花鼠尾草 |
‧原產地: | 台灣固有種。 |
‧分佈: | 全島海拔 1,700~3,200 公尺的高山都有分布,以合歡山、阿里山、祝山、玉山前山、奇萊山、能高山、秀姑巒山及關山等地最常見。 |
‧用途: | 1. 觀賞用:阿里山鼠尾草全島海拔 1,700~3,200 公尺的高山都有分布,7~8 月為盛花期,上合歡山可以好好地欣賞她美麗的花姿;也是高山昆蟲蜜源植物之一。目前已由人工引種栽培。 |
‧莖: | 草本;鬚根密集,纖細,高 40~45 公分,鈍四稜形,具槽,被倒伏的微柔毛,莖短。 |
‧葉: |
葉大都基出或近基出,1~2 回羽狀複葉,葉柄被柔毛,小羽片有柄或無柄,柄長可達 1 公分;葉片長 1.5~3 公分,寬 1~2.5 公分,卵形至闊卵形,葉基楔形至鈍形,葉尖銳形至漸尖形,葉緣鋸齒狀,上表面疏被柔毛下表面光滑或葉脈處被細毛,具腺點,頂生小羽片最大,長 1.5~3 公分,寬 1~2.5 公分,兩側小羽片 長 0.5~1.5 公分,寬 0.3~1 公分。 |
‧花: |
輪繖花序 2~5 花,下部疏離,上部密集,組成長約達 14 公分的頂生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長可達 30 公分,被柔毛和腺毛;花萼長約 0.2 公分,筒形至鐘形,綠色或紫色,被細毛及腺毛,內面被柔毛或長柔毛;花冠白色(也有粉紅色),邊緣紫色,被柔毛,上唇長 0.3~0.5 公分,寬 0.3~0.55 公分,下唇長 0.25~0.4 公分,寬 0.45~1.2 公分,波狀;可孕雄蕊 2 枚,挺出花冠外;花藥紫色;花柱長 1~1.5 公分。花期 6 月下旬至 9 月。 |
‧果實: | 果實為小堅果,長 0.13~0.17 公分,卵形。 |
‧特性: |
阿里山鼠尾草為唇形花科多年生草本,屬於中性而略偏陰性的植物,性喜土壤深度適中、日照短的路旁、陰濕地,生長方位則以東南及西南向最適宜。根莖直立、莖短而有毛茸。葉根生,一回羽狀複葉,倒卵形或長橢圓形,有小葉 5~7 枚,長 6~8 公分,寬 3~3.5 公分,其中頂生小葉最大,呈長橢圓形,長 3~3.2 公分,寬 2~2.2 公分先端銳尖至鈍,基部楔形,葉緣有鋸齒,表面散生毛茸,背面光滑或僅葉脈處有小毛茸,有腺點。花多數,淡紫色或紫羅蘭色,呈輪生狀聚繖花序,再由多數聚繖花序組合成一頂生的總狀花序;花莖直立,長 25~30 公分,具毛茸或腺毛;花萼筒狀,長 0.6~0.7 公分,外表近似光滑,內面有柔毛,2 唇裂,上唇長 0.3~0.5 公分,寬 0.3~0.35 公分,下唇波狀又二裂,長 0.25~0.4 公分,寬 0.2~0.45 公分;花冠鐘形狀筒形,長 1~1.2 公分,寬約 0.4 公分,外表密布毛茸,內面有環毛;孕性雄蕊 2 枚。六月下旬至八月上旬開花,七月下旬至九月中旬果實成熟。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3040010
阿里山紫花鼠尾草 |
‧拍攝地點: | 合歡山台17甲公路旁(1060724-106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