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鈴豆

響鈴豆0.jpg
響鈴豆0
響鈴豆1.jpg
響鈴豆1
響鈴豆-幼實.jpg
響鈴豆-幼實
響鈴豆-花0.jpg
響鈴豆-花0
響鈴豆-花1.jpg
響鈴豆-花1
響鈴豆-花2.jpg
響鈴豆-花2
響鈴豆-花3.jpg
響鈴豆-花3
響鈴豆-青實0.jpg
響鈴豆-青實0
響鈴豆-莖頭.jpg
響鈴豆-莖頭
響鈴豆-葉.jpg
響鈴豆-葉
響鈴豆-葉正.jpg
響鈴豆-葉正
響鈴豆-葉背.jpg
響鈴豆-葉背
響鈴豆-實0.jpg
響鈴豆-實0
響鈴豆-實1.jpg
響鈴豆-實1
響鈴豆-實2.jpg
響鈴豆-實2
響鈴豆-實3.jpg
響鈴豆-實3
響鈴豆-實4.jpg
響鈴豆-實4
響鈴豆-實殼.jpg
響鈴豆-實殼
‧中文名稱: 響鈴豆
‧英文名稱: Whitish Rattle-box
‧學   名: Crotalaria albida Heyne ex Roth
Crotalaria albida Heyne forma membranacea Hosakawa
Crotalaria albida Heyne var. gracilis Hosakawa
Crotalaria formosana Matsumura
‧科   名: 豆科(Fabaceae)野百合屬(Crotalaria)
‧別   名: 響鈴豆,黃花地丁、野豌豆、馬口鈴(廣西)、響鈴草、狗響鈴、擺子藥(雲南)
‧原產地: 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群島、中國南部諸省及台灣。
‧分布: 廣泛分佈於全島中低海拔林緣、草生地、荒廢地及沙質海岸。宜蘭、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高雄、花蓮的開闊草地。
‧用   途: 1.全草可作綠肥。2.藥用:性味:全草:苦、辛、涼。效用:全草:瀉肺消痰,清熱解毒,利尿。治久咳痰喘,小便澀痛,癰疽疔瘡;外用治癰疽;根:瀉下。
‧莖: 直立草本,高約 20~70 公分,莖直立或斜上昇,具有多數分枝,小枝條細長,散生毛茸。
‧葉: 葉倒披針形,有時亦為卵形或倒卵形,長 1.5~4.5 公分,寬 0.4~1.2 公分,先端鈍圓而有尖突,基部漸狹,紙質,表面綠色,光滑無毛,背面顏色較淡,有毛茸,托葉無或很小,近似無柄或有極短的葉柄。
‧花: 花 5~20 枚,黃色,約 1 公分,頂生或枝條先端葉腋的總狀花序,花序長 5~18 公分,密生毛茸;苞片長 0.1~0.25 公分,剛毛狀,小苞片長約 0.2 公分;花梗長 0.4~0.6 公分;花萼長 0.6~0.8 公分,外面密生毛茸,上位兩枚裂片大,橢圓形,僅基部 1/4 處相連,下位三枚裂片披針形,先端漸尖,花冠伸出於花萼少許或全然不伸出,旗瓣倒卵形,長 0.7~1 公分,先端略凹,凹入部份有毛茸,基部爪較不顯著;翼瓣橢圓形,光滑無毛,與龍骨瓣同長或較短,龍骨瓣有尖喙,基部邊緣有毛茸。
‧果: 果為莢果,圓柱形,長 2~3.5 公分,先端有尾狀物,內有種子 6~12 枚。
‧特徵: 直立草本,被毛。單葉,倒披針形,長 2~4 公分,寬 0.5~1.5 公分,上面無毛,背面有毛,先端鈍形;托葉甚小。萼片 5 深裂長 0.4~0.6 公分。花瓣黃色。莢果圓筒狀,無毛,長 0.7~1 公分;種子 6~12 粒。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09029030 響鈴豆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二卷(增訂一版)p
168 響鈴豆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6)-68響鈴豆 p78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0765響鈴豆 p383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42(2) 卷 369 頁 PDF 響鈴豆
https://baike.baidu.com/item/響鈴豆/4860050  響鈴豆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響鈴豆 92年10月
247頁

‧拍攝地點: 台中縣霧峰鄉百草谷(980301)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