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花蓼

頭花蓼00.JPG
頭花蓼00
頭花蓼01.JPG
頭花蓼01
頭花蓼05.JPG
頭花蓼05
頭花蓼08.JPG
頭花蓼08
頭花蓼09.JPG
頭花蓼09
頭花蓼13.JPG
頭花蓼13
頭花蓼14.JPG
頭花蓼14
頭花蓼16.JPG
頭花蓼16
頭花蓼-花00.JPG
頭花蓼-花00
頭花蓼-花01.JPG
頭花蓼-花01
頭花蓼-花02.JPG
頭花蓼-花02
頭花蓼-花03.JPG
頭花蓼-花03
頭花蓼-花04.JPG
頭花蓼-花04
頭花蓼-葉00.JPG
頭花蓼-葉00
頭花蓼-葉02.JPG
頭花蓼-葉02
頭花蓼-葉03.JPG
頭花蓼-葉03
頭花蓼-葉04.JPG
頭花蓼-葉04
頭花蓼-葉05.JPG
頭花蓼-葉05
頭花蓼-葉06.JPG
頭花蓼-葉06
頭花蓼-葉鞘00.JPG
頭花蓼-葉鞘00
頭花蓼-葉鞘01.JPG
頭花蓼-葉鞘01

‧中文名稱:

頭花蓼                                                                    更多頭花蓼
‧英文名稱: Pink Bubbles,Pink Knotweed,Pink Pinheads,Pinkhead Smartweed,Himalayan Smartweed

‧學名:

Polygonum capitatum Buch. -Ham. ex D. Don
Persicaria capitata (Buchanan-Hamilton ex D. Don) H. Gross

‧科名:

蓼科(Polygonaceae)頭花蓼屬(polygonum)

‧別名:

頭花蓼,草石椒(昆明)粉團蓼、團花蓼、粉球藜、石莽草、四季紅、紅酸杆、石辣蓼、小紅草
‧原產地: 原產喜馬拉雅山,廣布至中國西南各省(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雲南及西藏),印度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及越南。常成片生長於海拔 600~3,500 公尺的山坡、山谷濕地。
‧分佈: 園藝栽培,地被景觀花卉。
‧用途: 1.觀賞、地被植物用:頭花蓼為一優質的地被植物。植株匍匐生長的特性可以應用於庭園地面,營造織錦地毯般的美觀效果;也可以與其他花卉組合種植,在盆緣蔓爬生長,表現活潑的生趣。2.藥用全草入藥,治尿道感染,腎盂腎炎。性味:全草:味苦、辛、性溫。效用:全草:解毒、散瘀、利尿、治血尿、痢疾、膀胱炎、跌打瘀腫、風濕骨痛、黃水瘡、尿布疹。
‧莖: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叢生,基部木質化,節部生根,節間比葉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無毛;一年生枝近直立,疏生腺毛。

‧葉:

葉卵形或橢圓形,長 1.5~3 公分,寬 1~2.5 公分,頂端尖,基部楔形,全緣,邊緣具腺毛,兩面疏生腺毛,上面有時具黑褐色新月形斑點;葉柄長 0.2~0.3 公分,基部有時具葉耳;托葉鞘筒狀,膜質,長 0.5~0.8 公分,鬆散,具腺毛,頂端截形,有緣毛。

‧花:

花序頭狀,直徑 0.6~1 公分,單生或成對,頂生;花序梗具腺毛;苞片長卵形,膜質;花梗極短;花被 5 深裂,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 0.2~0.3 公分;雄蕊 8,比花被短;花柱 3,中下部合生,與花被近等長;柱頭頭狀。花期 6~9 月。
‧果實: 果實為瘦果,長卵形,具 3 稜,長 0.15~0.2 公分,黑褐色,密生小點,微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果期 8~10 月。

‧特性:

多年生草本,莖匍匐,叢生,基部木質化,節部生根,節間比葉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無毛;一年生枝近直立,疏生腺毛。葉卵形或橢圓形,長 1.5~3 公分,寬 1~2.5 公分,頂端尖,基部楔形,全緣,邊緣具腺毛,兩面疏生腺毛,上面有時具黑褐色新月形斑點;葉柄長 0.2~0.3 公分,基部有時具葉耳;托葉鞘筒狀,膜質,長 0.5~0.8 公分,鬆散,具腺毛,頂端截形,有緣毛。花序頭狀,直徑 0.6~1 公分,單生或成對,頂生;花序梗具腺毛;苞片長卵形,膜質;花梗極短;花被 5 深裂,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 0.2~0.3 公分;雄蕊 8,比花被短;花柱 3,中下部合生,與花被近等長;柱頭頭狀。瘦果長卵形,具 3 稜,長 0.15~0.2 公分,黑褐色,密生小點,微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 6~9 月,果其 8~10 月。頭花蓼好種易長,生命力強健,不要把他放到野外種,以免破壞本土自然環境的生態平衡。
‧更多資料: 中國植物誌第 25(1) 卷 057 頁 PDF 頭花蓼
‧拍攝地點: 投縣仁愛鄉台大梅峰農場(1000727)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