駁骨丹

駁骨丹-花4.jpg
駁骨丹
-4
駁骨丹-花3.jpg
駁骨丹-3
駁骨丹-花2.jpg
駁骨丹-2
駁骨丹-花1.jpg
駁骨丹-1
駁骨丹-花0.jpg
駁骨丹-0
駁骨丹-花.jpg
駁骨丹-
駁骨丹14.jpg
駁骨丹14
駁骨丹15.jpg
駁骨丹15
駁骨丹3.jpg
駁骨丹3
駁骨丹12.jpg
駁骨丹12
駁骨丹10.jpg
駁骨丹10
駁骨丹11.jpg
駁骨丹11
駁骨丹9.jpg
駁骨丹9
駁骨丹8.jpg
駁骨丹8
駁骨丹7.jpg
駁骨丹7
駁骨丹6.jpg
駁骨丹6
駁骨丹5.jpg
駁骨丹5
駁骨丹4.jpg
駁骨丹4
駁骨丹13.jpg
駁骨丹13
駁骨丹1.jpg
駁骨丹1
駁骨丹0.jpg
駁骨丹0

‧中文名稱:

駁骨丹

‧英文名稱:

Asiatic Butterfly-bush

‧學    名:

Buddleja asiatica Lour.

‧科    名:

馬錢科(Loganiaceae)揚波屬(Buddleja)

‧別    稱:

揚波、白蒲姜、白埔姜、山埔姜、水埔姜、山揚波、海揚波、水楊柳、臺灣醉魚草(以上為台灣習用名稱);溪桃、野桃、獨葉埔姜、白魚號、白花洋泡、蒲羗癀,白背楓(全國中草藥彙編),駁骨丹(海南),狹葉醉魚草(廣西木本選編),山埔薑(臺灣植物志),七里香(雲南滬水),駁骨丹醉魚草(雲南植物研究),王記葉(湖南),水黃花(廣西淩雲),黃合葉(湖北)

‧原 產 地:

印度、中南半島、馬來西亞、菲律賓至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各省。

‧分    布:

臺灣全島中低海拔山麓,河床向陽地區或斷崖及貧瘠地區。

‧用    途

1. 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亦可作觀賞用。2. 藥用:全株有毒,民間有作毒魚用,亦有入藥,外用作殺蟲、止癢及皮膚疹。性味:根及枝葉:苦、微辛、溫,有毒。效用:根或全株:袪鋒利濕,行氣活血。清熱解毒,理氣止痛,舒筋活絡。治關節風濕痛,風寒發熱,頭身酸痛,脾濕腹脹,痢疾,丹毒,跌打損傷,皮膚病,婦女產後頭風痛,胃寒作痛,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外用治皮膚濕疹,無名腫毒。

‧莖:

直立灌木,高可達 3 公尺,具多數枝條,小枝伸長,常為四方形,但無翼狀物;嫩枝,葉背面,花序及萼均具白色或帶褐色星狀短毛。

‧葉:

葉為單葉,對生,披針形,長 7~12 公分,寬 1.5~3 公分,先端長漸尖,基部銳或漸狹,紙質,全緣或疏鋸齒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粉白色或帶褐色;中肋及側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 5~10 對,略不明顯;葉柄長 1~1.5 公分,光滑無毛。

‧花:

花小,多數,白色,開放時徑 0.3~0.4 公分,呈穗狀花序排列;花序頂生或腋生,然後由多數穗狀花序組合呈一大形的圓錐花序;花序長 6~12 公分,具毛茸;小苞片線形,較長;花萼 4 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 0.1~0.2 公分,先端銳尖;花冠筒狀,長 0.2~0.3 公分,先端淺 4 裂;裂片甚小,先端圓形;雄蕊 4 枚,著生於花冠筒上;無花絲;子房長卵形,光滑無毛,2 室,每室胚珠多數。

‧果    實:

果實為蒴果,卵形,長 0.4 公分,有殘存的花萼與花冠,成熟時胞間開裂;種子多數,微小,有翅。

‧特    性:

常綠直立灌木,小側枝四稜形,全株密被灰白色或淡黃色短絨毛。葉膜質,披針形,長8-18公分,寬1.5-3公分,先端長漸尖,全緣或疏鋸齒緣。花白色,穗狀花序狹長,簇生成圓錐花序,花冠筒直立。蒴果橢圓形,具宿存萼及花冠,胞間開裂。種子多數,微小,有翅。駁骨丹最常出現於新崩塌地、河床沖積地等陽光充分照射地區,常大量發生,抗旱性強,是這些地方的先驅植物,也是優良的水土保持植物。駁骨丹全株有毒,民間有作毒魚用,亦有入藥,外用作殺蟲、止癢及皮膚疹。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12001010 揚波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六卷 1.駁骨丹 p273 民870730(醉魚草科)
邱年永 張光雄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1)-152
白蒲姜 p155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上冊 1797
揚波 p899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61 卷 274 頁 PDF  白背楓
https://baike.baidu.com/item/白背楓/4909852 白背楓
https://zh.wikipedia.org/zh-tw/白背楓 白背楓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白蒲姜 92年10月370頁

‧拍攝地點:

石岡鄉休閒農業園區山邊步道旁(950204)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