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櫟 | |||||||||||||||||||||
|
‧中文名稱: |
鬼櫟 更多鬼櫟 |
‧英文名稱: | Devil Tanoak |
‧學名: |
Lithocarpus
castanopsisifolius
(Hayata) Hayata Lithocarpus lepidocarpus (Hayata) Hayata Quercus lepidocarpa Hayata Quercus lepidocarpus Hayata |
‧科名: | 殼斗科(Fagaceae)石櫟屬(Lithocarpus) |
‧別名: | 鬼櫟,鬼石櫟,櫧葉石櫟,鬼石柯 |
‧原產地: | 台灣特有種。 |
‧分佈: | 台灣多分布於中南部中海拔山區,見於南投力行產業道路、蕙蓀林場、溪頭、東埔、水社大山、和社、杉林溪、阿里山、南橫扇平、中之觀、向陽等地;東部地區和平林道、清水山、嵐山、木瓜山、知本等地,可分布至低海拔 500 公尺地區。 |
‧用途: | 1.日常用途:ㄅ.食用:鬼櫟種子的澱粉不含有過敏原的麩蛋白,可以開發為食品添加物,有機會加工成為抗解澱粉,進而成為減肥的優良食品。ㄆ.木材用途:木材為重構造材及良好的枕木;惟蓄積量不多。 |
‧莖: | 常綠喬木,高可達 20 餘公尺,徑 60~100 公分;樹皮粗糙,灰褐色,有不規則細縱裂,老時則呈片狀脫落;枝伸長狀,剛長出來的枝條帶灰褐色,幼時有毛茸,老時則光滑無毛。 |
‧葉: |
葉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長 15~32 公分,寬 4.5~10 公分,先端漸尖或漸尖狀尾狀,基部楔形或漸狹,厚革質或近似厚革質,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有光澤綠色,背面灰綠色或粉白色,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多為 13~15 對,於背面顯著隆起;葉柄長 1~2 公分,光滑無毛或近似光滑無毛。 |
‧花: |
花為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穗狀,著生於枝條的先端,長 3~6 公分,直立或近似直立;雄花多密集生長於花序上;長 0.1~0.12 公分,徑 0.25 公分,花被裂片 6 枚,外面有柔毛,內面有絨毛;雄蕊 10~12 枚,挺出於花被外,花絲細長,長 0.2~0.3 公分。花期 2~3 月。 |
‧果實: | 堅果包被於殼斗內,呈穗狀排列,1 枚或數枚叢生,有時亦有 2~3 枚癒合在一起;殼斗近似球形,長 3.5~3.8 公分,徑 3~3.5 公分,先端截斷狀,基部圓形;苞鱗花後長大,覆瓦狀密集生長而將堅果包被;每一苞鱗為三角形,先端鈍;堅果較殼斗小,長 3~3.5 公分,徑約 3 公分,先端截斷狀,多少有些微凹入,但中央有小突起。果期翌年 9~10 月。 |
‧特性: |
高大喬木,胸徑達 90 公分,樹皮粗糙,縱裂。二年生枝有灰白色薄蠟層,皮孔位於枝節附近的較明顯。葉革質,披針狀長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 15~32 公分,寬 4~10 公分,頂部漸尖或短尾狀,基部寬楔形,全緣或上部葉緣淺裂齒狀,中脈在葉面至少下半段凹陷,側脈每邊13~17 條,支脈甚纖細,葉背帶灰色;葉柄長 1~1.5 公分。雌花每 3 或 2 朵一簇,兼有單朵散生,殼斗圓而略長,高 3.0~3.2 公分,寬 2.9~3.0 公分,大的長達 5.0 公分,寬 3.8 公分,頂部平坦,全包堅果,小苞片鱗片狀菱形,中央肋狀略增厚,分明,覆瓦狀排列,頂部呈螺旋狀排列,有灰白色臘鱗;堅果近圓球形,橫徑 2.0~4.0 公分,果臍凸起,占堅果面積的絕大部分。花期 2~3 月,果次年 8~12 月成熟。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06006020
鬼石櫟 |
‧拍攝地點: | 彰化縣埤頭鄉(1070907-1071118-實);台14甲梅峰路旁(1101027-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