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鱗柄鐵角蕨 更多鱗柄鐵角蕨 |
‧英文名稱: | Laciniated Spleenwort |
‧學名: |
Asplenium
laciniatum Don Asplenium gueinzianum Mett. ex Kuhn |
‧科名: |
鐵角蕨科(Aspleniaceae)鐵角蕨屬(Asplenium) |
‧別名: |
撕裂鐵角蕨(新擬),鱗柄鐵角蕨(臺灣植物誌),大虎尾蕨,細裂葉鐵角蕨 |
‧原產地: | 中國大陸雲南、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北部、緬甸北部、南非及台灣。 |
‧分布: | 台灣主要出現在中海拔山區,通常岩生或著生,生長在林下遮蔭、多腐植質的苔蘚叢中。 |
‧用途: | 1.地被植物,尚未開發利用。 |
‧莖: | 植株高 25~35 公分。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約 0.7 公分,基部寬 0.05~0.1 公分,膜質,深褐色或紅棕色,全緣。 |
‧葉: |
葉簇生;葉柄長 4~6 公分,粗 0.1~0.2 公分,禾稈色,連同葉軸下部密被黑褐色的披針形鱗片,上面有淺闊縱溝;葉片線狀披針形,長 20~30 公分,中部寬 3~4 公分,兩端漸狹,頂部漸尖,一回羽狀;羽片 20~26 對,互生或基部的近對生,平展,有明顯的短柄(長 0.1~0.2 公分),中部各對羽片相距 0.9~1.2 公分,彼此疏離,斜菱形,長 1.4~2 公分,基部寬 0.6~0.9 公分,鈍頭,基部極不對稱,上側截形,呈明顯的耳狀突起,下側強度斜切(基部 1/3~2/3 切去),邊緣為不規則的條裂或片裂,基部上側常深裂達於主脈而形成一近扇形的小羽片,向上則深裂達 2/3 而形成長短不一的闊線形裂片,下部羽片與中部的同形,向基部漸變短並漸遠離。葉脈兩面僅可見,主脈下部 1/3~2/3 與羽片的下邊緣合一,側脈二叉,基部上側一脈常為三叉或二回二叉,纖細,斜向上,伸入裂片先端,但不達邊緣。葉草質,乾後淡草綠色,兩面均平滑,下面略被淡棕色的星芒狀小鱗片,以後脫落;葉軸淡禾稈色,幼時下部密被與葉柄上同樣的鱗片,以後逐漸脫落,上面有縱溝,基部一對羽片的腋間偶有 1 枚被鱗片的芽胞。 |
‧花: |
|
‧果實: | 孢子囊群闊線形,長 0.2~0.35 公分,棕色,斜向上,彼此疏離,生於小脈中部,在羽片上部的沿主脈兩側排列,並靠近主脈,在基部上側裂片的常為扇狀排列,不整齊,每羽片通常有孢子囊群 5~8 枚;囊群蓋闊線形,灰綠色,後變灰棕色,膜質,全緣,大部分開向主脈,部分生於小脈下側的開向葉邊。染色體 2n=144。 |
‧特性: |
莖短而直立,密被鱗片。葉叢生;葉柄長 5~12 公分,表面綠色,背面紫褐色,基部被褐色、披針形鱗片,葉表面葉軸之溝寬闊而顯著,溝之邊緣延伸至羽片下緣;葉片披針形,長 15~35 公分,寬 2~5 公分,紙質至革質,一回羽狀複葉;羽片呈歪斜之菱形,長 2~3 公分,寬 0.5~1.5 公分,不規則淺裂至中裂;羽片中脈不明顯,表面常散生不定芽。孢膜線形,長在羽片廁脈之上側,並與羽軸斜交。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129001130
鱗柄鐵角蕨 |
‧拍攝地點: |
台中市和平區鳶嘴山林蔭下(104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