鱗毛薊

鱗毛薊01.JPG
鱗毛薊01
鱗毛薊19.JPG
鱗毛薊19
鱗毛薊30.JPG
鱗毛薊30
鱗毛薊-葉序00.JPG
鱗毛薊-葉序00
鱗毛薊-葉00.JPG
鱗毛薊-葉00
鱗毛薊-葉05.JPG
鱗毛薊-葉05
鱗毛薊-葉07.JPG
鱗毛薊-葉07
鱗毛薊-花序02.JPG
鱗毛薊-花序02
鱗毛薊-花序08.JPG
鱗毛薊-花序08
鱗毛薊-花21.JPG
鱗毛薊-花21
鱗毛薊-花25.JPG
鱗毛薊-花25
鱗毛薊-花28.JPG
鱗毛薊-花28
鱗毛薊-花1.jpg
鱗毛薊-花1
鱗毛薊-葉背00.JPG
鱗毛薊-葉背00
鱗毛薊-花2.jpg
鱗毛薊-花2
鱗毛薊-花3.jpg
鱗毛薊-花3
鱗毛薊-實02.JPG
鱗毛薊-實02
鱗毛薊-實17.JPG
鱗毛薊-實17
鱗毛薊-實1.jpg
鱗毛薊-實1
鱗毛薊-種子02.JPG
鱗毛薊-種子02
鱗毛薊-種子1.jpg
鱗毛薊-種子1

中文名稱:

鱗毛薊                                           更多毛薊

英文名稱:  

學名:

Cirsium ferum Kitamura

科名:

菊科(Compositae)薊屬(Cirsium)

別名:

鱗毛薊,臺灣野薊
原產地 台灣固有植物。
分布 分佈於海拔 1,600~3,000 公尺山區之開闊地,如疏林下或向陽草原、路旁,尤其是平野廢耕地、土壤層肥厚的道路兩旁。
用途: 1.蜜源植物:是常見且很好的蜜源植物,可吸引大量的蝴蝶及昆蟲優遊其間吸食花蜜。2.藥用:新鮮葉含柳穿魚苷(pectolinarin),延胡酸素(fumaric acid)。柳穿魚甙(苷)(pectolinarin)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效。延胡酸素(fumaric acid)有能行血中氣滯、氣中血滯,活血利氣,治諸痛。
莖: 草本,莖直立,高 60~120 公分,密被短毛,上部多分枝,具縱溝紋。

葉:

基生葉叢生,長 10~15 公分,寬約 2.5 公分,披針形,葉尖長銳尖,葉基抱莖狀,羽狀淺裂,裂片 10~12 片,五邊形或三角形,先端具長 0.6~0.8 公分長的針刺,上下表面皆被毛;莖生葉長 9~11 公分,呈羽狀淺裂,具針刺狀;上部葉小型。

花:

頭狀花序,頂生,分歧,徑約 3 公分,彎垂,由 1~2 片葉片狀苞片包圍;總苞長 1.5~2 公分,寬 2.5~3.5 公分,呈球狀鐘形;總苞片 7 輪,基部癒合,線形,長 1.7~2.0 公分,外層和中間層總苞片先端具長 0.5~1 公分的刺,內層總苞片薄膜質;小花皆為筒狀花,花冠長 1.7~2 公分,緋紅色至紅色,花筒細管狀,上部開裂,先端 5 裂,裂片為花冠筒的 1.5 倍長;雄蕊 5 枚,連合;雌蕊 1 枚,花柱細長,柱頭不明顯。花期 6~10 月。
實: 果實為瘦果,橢圓狀扁平形,長 0.25~0.35 公分;冠毛長 1.5~1.7 公分,棕色。果期 8~11 月

特性:

多年生草本,株高 60~120 公分(~200 公分),莖直立,粗壯,被稠密的膜片狀柔毛。中部莖葉披針形,長 9~10 公分,寬 1.5~2 公分,頂端有硬刺,刺長 0.6 公分,基部無柄,羽狀淺裂,裂片叉分,頂端有長硬針刺,針刺長  0.6~1.0 公分,邊緣刺齒狀,上面綠色,被膜片狀毛,下面淡白色,沿脈被鱗片狀毛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生莖枝頂端,下垂。總苞球形,直徑 3.5 公分。外層苞片線狀披針形,長 1.0~ 1.3 公分,頂部漸尖成長 0.7 公分的針刺,中層苞片長 2.0 公分,頂端有長針刺(刺長約 1 公分),內層苞片長 2.0 公分,頂端有針刺,但通常多少細弱。花冠細絲狀,長 1.9 公分,簷部長 0.9 公分,不等 5 裂,細管部長 1.0 公分。冠毛汙白色,長 1.5 公分,羽毛狀。瘦果倒圓錐狀,長  0.3 公分。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39029050 鱗毛薊
邱年永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3)-215鱗毛薊 p238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2427鱗毛薊 P1214 國立編譯館主編
游以德 陳玉峰及吳盈 台灣原生植物(上)- 鱗毛薊 P 93 台北 淑馨出版社(1990)
中國植物誌 第 78(1) 卷 134 頁  PDF灣野薊
https://baike.baidu.com/item/台灣大薊  台灣大薊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南國小薊 92年10月453頁

拍攝地點:

南投縣仁愛鄉鳶峰(1050812);大雪山林道旁(1080606-1080626-1080713)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