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柴 | |||||||||||||||||||||
|
‧中文名稱: |
鵝掌柴 更多鵝掌柴 |
‧英文名稱: | Common Schefflera,Schefflera Tree |
‧學名: |
Schefflera octophylla (Lour.) Harms |
‧科名: | 五加科(Araliaceae)鴨腳木屬(Schefflera) |
‧別名: | 鵝掌柴(中國樹木分類學),鴨母樹(種子植物名稱)、鴨腳木(廣東、廣西土名),江某、鴨腳樹、飯來樹 |
‧原產地: | 台灣、大陸、中南半島、日本、菲律賓。 |
‧分佈: | 台灣分佈在1500公尺以下向陽山地及丘陵地 |
‧用途: | 1. 庭園樹:樹姿優雅,耐蔭且耐濕,是庭園樹木的優良材料。2. 日常用材:木材白色細緻,光澤而有清潔感,昔日常作為木屐、冰棒棍、冰淇淋的小木匙、火材棒、便當盒之主要原料。3. 是良好的蜜源植物。4.藥用:性味:根及幹皮:苦、涼。效用:根及幹皮:青熱解毒,消腫散瘀。根皮及樹皮:發汗解表,袪風除濕,舒筋活絡。治感冒發熱,風濕,跌打;根:散熱消腫。治跌打;葉:止痛,止血。治風濕,跌打。 |
‧莖: | 喬木,樹幹通直,株高可達 20 餘公尺,徑 70~90 公分,樹皮青灰褐色或灰褐色,略光滑,常具脫落性圓形痂狀鱗片,皮孔顯著,土黃色,木材髓心充實,細緻,光澤而有潔淨感。 |
‧葉: |
葉互生,但叢生於枝條先端,掌狀複葉,小葉 7~13 枚從葉柄先端放射狀長出,有小葉柄,小葉片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10~20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漸狹或近似圓形,全緣或疏生粗鋸齒,但在幼樹上常有小葉呈不規則的缺裂狀;側脈 7~8 對;表裏兩面均有細柔的星狀毛,但很快就變成光滑無毛;小葉柄長 5~10 公分,葉柄長 20~50 公分或更高,皆光滑無毛。種子剛發芽時只有一片葉子,接著長出三片複葉,再來才是掌狀複葉。 |
‧花: |
花小形、多數,兩性,淡黃色或黃綠色,徑 0.25~0.5 公分,常 7~15 枚組成一繖形花序,然後由多數繖形花序組合成一大而頂生的圓錐花序,花序梗長 15~30 公分,初有柔毛,後光滑無毛;花梗長 0.7~1.1 公分,光滑無毛茸;花萼小,萼筒長 0.2 公分,外面有柔毛,先端截斷狀或不明顯 5 裂;花瓣 5,擴展狀,長三角形,長 0.3~0.35 公分,中央有龍骨突起;雄蕊 5 枚,花絲平滑,與花瓣互生;雌蕊圓錐形,平滑,子房 5~6 室,柱頭不明顯 5 裂,花柱有溝紋。 10~12 月開花時間時節常吸引綠繡眼前來啄食。 |
‧果實: |
果實為核果,在 3~4 月著果,漿質球形,徑 0.5~0.6 公分,有縱稜,成熟時黑紫色;種子 4~6 枚。 |
‧特性: |
半落葉喬木,生長快速,喜好陽光。木材髓心充實,幹皮灰褐色,略光滑,常具脫落性圓形痂狀鱗片。掌狀複葉,柄極長,托葉連生於葉柄基部呈半抱莖狀;小葉 6~13 片,全緣,幼時常有不規則缺刻緣。繖形花序再組成頂生大型之複繖形圓錐狀花序,花小而多,花瓣細小, 5 枚;雄蕊 5 ,與花瓣互生。漿果球形,徑 0.5~0.6 公分。 |
‧命名由來: | 說法1:因花小而雌雄難辨,故福建稱之為「公母」,取其諧音為江某;又其葉為掌狀複葉,形狀很像帶有蹼的鴨腳趾,所以又稱「鴨腳木」。其樹姿優雅,其特性為耐蔭且耐濕,是庭園樹木的優良材料。 說法2:江某的名字來自台語,「江某」與「公母」的台語諧音。日據時代流行穿木屐 (拖鞋),木屐用江某的木頭做材料,兩腳的形狀大小相同,不必分左右腳,台語說木屐「沒公沒母」(或「冇公冇母」),後來就把木屐的材料樹叫做「公母」,台語的「公母」翻繹成國語變成「江某」。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69013020 鵝掌柴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毘盧寺步道旁(950424-96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