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子 | |||||||||||||||||||||
|
‧中文名稱: | 黃藥子 更多黃藥子 |
‧英文名稱: | Air Potato Yam |
‧學名: | Dioscorea
bulbifera Linn. Dioscorea bulbifera L. f. domestica Makino & Nemoto Dioscorea bulbifera L. f. spontanea Makino & Nemoto Dioscorea sativa auct. non L.: Henry Dioscorea sativa Thunb. |
‧科別: | 薯蕷科(Dioscoreaceae)薯蕷屬(Dioscorea) |
‧別名: | 黃藥子,黃獨(中國藥用植物志),黃藥(本草原始),山慈姑(植物名實圖考),零餘子薯蕷(俄、拉、漢種子植物名稱),零餘薯(廣州植物志、海南植物志),黃藥子(江蘇、安徽、浙江、雲南等省藥材名),山慈姑(雲南楚雄),獨黃、黃藥根、黃獨子、本首烏、土首烏、土卵、首烏、山芋、山藥、金錢弔蛋、黃金山藥、金線吊蝦蟆、香芋、黃狗頭、雷公薯 |
‧原產地: | 亞洲東南部,日本,韓國,澳洲,大洋洲及非州。大陸山東、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北、雲南、湖南、四川、台灣都有生產。 |
‧分佈: | 蘭嶼、綠島及本島平地至海拔 2000 公尺山區普遍分佈。生於山野叢林間;台灣全境低海拔自生,以南部嘉義、屏東尤多。 |
‧用途: | 1. 藥用:性味:擔根體:苦、平,有毒。效用:擔根體:消腫解毒,化痰散瘀,涼血止血。治癭瘤,咳嗽痰喘,咳血,吐血,瘰癧,瘡瘍腫毒,毒蛇咬傷,食道癌。主治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咽喉腫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腫;外用治瘡瘍。 |
‧莖: | 蔓性草本,地下塊莖(擔根體)單生,逐年向先端增大,扁球形或圓錐形,肥大多肉,直徑 4~10 公分,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鬚根,切開肉黃色逐漸變為黃棕色或赤褐色;莖圓柱形,淺綠色稍帶紅紫色,光滑無刺,但有稜線。 |
‧葉: | 單葉,互生,具葉柄,光滑;葉腋常有黃褐色珠芽(零餘子),直徑約 1~5 公分。葉片長 5~10 公分,寬 4~8 公分,心狀卵形至心形,葉基闊心形,葉尖漸尖形,全緣,無毛,主脈 7~9 條;氣生根腋生,徑 0.6~2.5 公分,卵形,扁平。 |
‧花: | 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小而多,黃色;雄花序纖弱,為密繖排列之穗狀花序,下垂,1~3 穗腋生,少數呈圓錐形,長 5~15 公分;花軸長 1~2.5 公分,花多數,無梗,密生,白綠色或紫色;每朵花基部具 1 苞片,卵形,漸尖;花被片線形或披針形;雌花序較長,具 1~5 個穗狀花序,呈密繖狀排列,長 10~ 20 公分;雌花基部具 1 苞片;花被 6 片,線形。花期 7~9 月。 |
‧果實: | 果序下垂,長 15~25 公分;果實為蒴果,長 1.5~2.5 公分,寬 1~1.5 公分,長橢圓形,有三翅果,散布棕色斑點;柱頭 6 裂;種子具翼。果期 9~10 月。 |
‧特性: | 多年生纏繞草本。地下具擔根體(塊莖)肥大,單生,逐年向先端增大,扁球形或圓錐形,肥大多肉,直徑 4~10 公分,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鬚根,切開肉黃色逐漸變為黃棕色或赤褐色;莖圓柱形,光滑無毛,淺綠色稍帶紅紫色,左旋,但有稜線。葉互生,具長柄而扭曲,葉片心狀卵形至心形,長 7~20 公分,寬 6~13 公分,基部闊心形,先端短尖或尾尖,全緣,無毛;葉脈基出 7~9 條;葉腋常有大小不同的珠芽(零餘子),直徑約 1~5 公分,球形或卵形,黃棕色或紫棕色,密生疣點。7~10月開花,花單性,雌雄異株,腋生;穗狀花序或圓錐花序;花小而多,黃白色,基部具苞片 2 枚,卵形,先端銳尖;雌雄花花被 6 枚,披針形;雄花序纖弱,1~5 條,下垂;雄蕊 6 枚,花絲短;雌花序較長,達 20 公分;子房下位,3 室,花柱 3 裂。果序下垂,蒴果長橢圓形,有三翅;種子一面有翅。花期 7~9 月。果期 9~10 月。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0/WebPlantDetail.aspx?tno=615001040
獨黃(黃獨) |
‧拍攝地點: | 后里鄉毘盧寺的登山步道旁(94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