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 | |||||||||||||||||||||
胡瓜0 越瓜 胡瓜-花-葉-實 | |||||||||||||||||||||
|
‧中文名稱: |
胡瓜 更多胡瓜 |
‧英文名稱: | Cucumber |
‧學名: |
Cucumis sativus Linn. |
‧科名: |
瓜科或葫蘆科(Cucurbitaceae)香瓜屬(Cucumis) |
‧別名: |
黃瓜(本草拾遺),胡瓜(嘉祐本草),黑瓜、刺瓜、王瓜、毛瓜、Teemee、Tukurru(泰雅);Siikowai(排灣) |
‧原產地: | 印度喜馬拉雅山南麓。 |
‧分佈: | 根據農林廳農業年報統計,87年胡瓜栽培面積共有3913公頃,屏東縣栽培最多達1376公頃,佔總面積的 35.2%,其次為高雄縣804公頃佔 20.5%,彰化縣居第3位 有462公頃佔 11.8%,苗栗縣則有102公頃佔 2.6%。 |
‧用途: | 1.食用:可熟食、涼拌、醃漬製罐等,為台灣重要瓜類蔬菜之一。2.藥用:性味:根:甘、苦、涼。莖藤:苦、平。葉:苦、平,有小毒。果實:甘、涼。效用:根:治泄瀉,痢疾;莖藤:清熱,袪痰,鎮靜。治泄瀉,痢疾,癲癇;葉:治泄瀉,痢疾;幼苗:治高血壓症;果實:清熱利尿。治煩渴,小便淋痛,咽喉腫痛,燒燙火傷。製霜(黃瓜霜):清熱解毒。治乳蛾。 |
‧莖: | 莖為蔓性,表面被覆粗毛,在葉腋裡會生出花簇與卷鬚。莖葉的伸長比其他的果菜類快,在高溫、寡日照下水分多時極易徒長。莖斷面為 4~5 角形,被具有粗毛的表皮與厚角組織包圍,中央形成髓腔。維管束在木質部的兩側,是有內篩部與外篩部的兩層維管束,通常內層的要比外層的大,不論是那一種其基本數都為5個。在莖與地面接觸的部分可生出不定根。 |
‧葉: |
葉互生,葉身呈掌狀,淺裂,裂片為尖銳三角形,在邊緣有細的鋸齒,表裡都著生粗毛。卷鬚是側枝與葉的變形物,當與支柱等物接觸時,由於受到刺激,在反對側的細胞會伸長,結果卷鬚會將東西捲起來。 |
‧花: |
雌花與雄花的萼片都呈筒狀五裂,花冠有如打開的鐘狀,黃色,具有五深裂。雌雄異花同株,但也有出現其他類型的植株,一般情況下,雌雄異花同株品種先開雄花,以後再陸續開雌花。雄花較小多為簇生,也有單生的,雌花較大一般多單生,也有雙花或多花的。 |
‧果實: | 胡瓜的果實由子房與花托共同發育而成,果面平滑或有稜、瘤、刺,刺有白黑兩種,刺瘤的大小、密度也依品種而異。果形為筒形至長棒狀,嫩果白色至綠色,成熟時變為黃白色或黃褐色。種子為扁平披針形,黃白色,一般種子長度為 0.8~0.13 公分,寬度為 0.34~0.43 公分,厚度為 0.14~0.18 公分。 |
‧特性: |
莖、葉很容易折斷,葉片大容易因風造成葉片摩擦,因此在風比較強的地方最好採用支柱栽培及安裝擋風設施。卷鬚是側枝與葉的變形物,當與支柱等物接觸時,由於受到刺激,在反對側的細胞會伸長,結果卷鬚會將東西捲起來。胡瓜於清晨開花,雄花開花後,花藥囊隨即裂開放出花粉,花粉壽命短,在高溫下 4~6 小時即失去活力,雌花在開花前一天,就可接受受粉受精,故在開花期授粉昆蟲之多寡及活動極為重要。 |
‧更多: | 本草拾遺(公元713-741年)及拾遺錄(公元580-618年)均有記載胡瓜,推測為紀元前 2 世紀張騫通西域時所引進的蔬果,再經由中國傳至東南亞台灣等地,自古即為我國重要蔬菜。胡瓜栽培歷史悠久,種類甚多,依其生態特性可區分為大胡瓜、小胡瓜、全果加工胡瓜、四葉系統胡瓜和溫室系統胡瓜等。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454004020
胡瓜 |
‧拍攝地點: | 后里區公館里尾社莊四月的田邊(1030418-10304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