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稱: | 蓮花池桑寄生 更多蓮華池桑寄生 |
‧英文名稱: | |
‧學 名: | Taxillus
tsaii S.T.Chiu Scurrula tsaii S.T.Chiu |
‧科 名: | 桑寄生科(Loranthaceae)鈍果桑寄生屬(Taxillus) |
‧別 名: | 蓮花池桑寄生,蓮華池桑寄生 |
‧原產地: | 分布在本島中南部低至中海拔地區,目前除蓮華池外,僅在大崗山、南橫台東櫟園等地有採集紀錄。 |
‧分布: | 分布在本島中南部低至中海拔地區,目前除蓮華池外,僅在大崗山、南橫台東櫟園等地有採集紀錄。常寄生在茶科、樟科、薔薇科及灰木科的植物上。因本種是最近幾年才被發表的新種,其野外族群現況尚未清楚,故無法作深入的保育等級評估,屬於資料不足級(Data Deficient,DD) |
‧用 途: | 1.蝴蝶食草:蓮華池桑寄生是紅肩粉蝶、紅紋粉蝶、閃電蝶等多種蝴蝶幼蟲的食草。2.紅胸啄花鳥、綠啄花鳥、冠羽畫眉等的食草:紅胸啄花等鳥類吃食果實後,因其黏性物質不易分解,最後在其他樹木樹枝上摩擦屁股,將種子傳播出去。3.花材:花枝供插花花材。4.藥用:性味:全株:辛、苦、平。效用:全株:強筋骨,補肝腎,祛風濕,清熱。治血崩,先兆流產,產後疾患,腰酸背痛,腫毒,高血壓。 |
‧莖: | 小灌木,寄生性,芽及小枝密被暗紅色絨毛,成熟後變平滑,有凸起灰黃色皮孔;葉芽及幼枝密被鏽褐色絨毛。 |
‧葉: | 葉互生或近於對生,厚革質至肉紙質,卵圓形至長橢圓狀卵形,長 5~10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鈍圓,全緣,幼時被毛,鏽褐色;葉柄長 1~1.5 公分。 |
‧花: | 花序為聚繖花序, 1~5 個聚生葉腋,偶呈繖形排列,腋出;總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紅褐色星狀短柔毛;花萼近球形,與子房合生;花冠細圓筒形,稍彎曲,紫紅色,長約 2.5 公分,被短毛,先端 4 裂,裂片線形,長約 0.6 公分,寬約 0.15 公分,開放後反捲;雄蕊 4 枚,並與花被裂片對生,花絲短;花柱絲狀,長約 2.5 公分;子房下位,1 室,1 胚珠。花期 3~6 月。 |
‧果實: | 果實為漿果,倒圓錐狀長橢圓形,有瘤狀突起,長約 0.5 公分,徑約 0.3 公分。果期 7~9 月。 |
‧特徵: | 寄生灌木,高可達 50 公分,具有多數分枝,小枝圓柱形,散生有皮孔;嫩枝及葉常被有淡黃色或褐色星狀毛茸,但老時則毛茸多脫落。葉對生或近似對生,卵形或卵圓形,長 5~10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革質或紙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且散生有淡黃色星狀毛茸;背面則密生褐色毛茸;中肋於表面略凹下而於背面顯著隆起,側脈每邊 4~5 枚,在背面較顯著;葉柄長 1.0~1.5 公分。花 1~5 枚呈繖形花序排列,花序長 0.2~0.25 公分;花柄長 0.3~0.4 公分,常具有關節,具有褐色毛茸;苞片卵形,長及寬為 0.1 公分,外面密佈褐色毛茸,先端邊緣為毛緣;花萼卵形,長 0.2~0.25 公分,先端常有 4 齒裂;花冠長筒狀,長 2~2.5 公分,寬 0.4~0.5 公分,裂片 5 片,開向一側;裂片披針形,長 0.6~0.8 公分,反捲;雄蕊 4 枚,花絲長僅 0.1 公分,花藥長 0.30~0.40 公分;花柱線形,柱頭頭狀。果實為圓筒形,長 0.4~0.5 公分,徑 0.3 公分;果皮具顆粒狀體,被星狀毛。花期 3~6 月。果期 7~8 月。本種是國立台中科學博物館邱少婷博士於 1996 年所發表的桑寄生科新種植物。種小名「tsaii」即「蔡氏」之意,乃紀念其恩師國立台灣大學植物學系教授、台灣植物解剖學權威蔡淑華博士,中名「蓮華池桑寄生」乃紀念模式標本採自蓮華池。1988 年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系教授楊遠波博士在訂正本科時,將本種轉移至桑寄生屬(Scurrula)。本種外觀形態與恆春桑寄生(Taxillus pseudochinensis (Yamam.) Danser)相似,主要區別在於蓮華池桑寄生葉片、花冠筒、花冠裂片及花藥大小均較後者大。本種為台灣特有種。 |
‧更多資料: |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315003100
蓮花池桑寄生 |
‧拍攝地點: | 南投縣蓮華池(107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