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草

白花草00.jpg
白花草00
白花草01.jpg
白花草01
白花草05.jpg
白花草05
白花草06.jpg
白花草06
白花草-莖00.jpg
白花草-莖00
白花草-莖01.jpg
白花草-莖01
白花草-葉序00.jpg
白花草-葉序00
白花草-葉01.jpg
白花草-葉01
白花草-葉02.jpg
白花草-葉02
白花草-葉03.jpg
白花草-葉03
白花草-葉04.jpg
白花草-葉04
白花草-花萼00.jpg
白花草-花萼00
白花草-葉背00.jpg
白花草-葉背00
白花草-葉背01.jpg
白花草-葉背01
白花草-花01.jpg
白花草-花01
白花草-花03.jpg
白花草-花03
白花草-花02.jpg
白花草-花02
白花草-花04.jpg
白花草-花04
白花草-花05.jpg
白花草-花05
白花草-實00.jpg
白花草-實00
白花草-種子00.jpg
白花草-種子00
中文名稱: 白花草                                             更多白花草
英文名稱: Chinese Leucas
學   名: Leucas chinensis (Retz.) R. Brown(濱海白絨草)
Leucas mollissima Wall. var. chinensis Benth.
Leucas mollissima Wall. (白絨草)
科   名: 唇形花科(Lamiaceae)白花草屬(Leucas)
別   名: 白花草、白花仔草、虎咬癀、金錢薄荷(台灣),白絨草、白花風輪菜、白花茶匙癀,春草、鼠尾癀、鼠尾草、小抹草、小魚針草、小本霍香、濱海白絨草
原產地: 中國海南島、東南亞菲律賓、錫蘭、印度及台灣。
分布: 台灣大部分地方中低海拔灌叢、草地、路旁及海濱。
用   途: 2.藥用:性味:全草:甘、微辛、平。效用:全草:清肺止咳,清熱解毒,補腎,消炎。治腸炎,盲腸炎,子宮炎,疔瘡,腫毒,肺熱咳嗽,咯血,胸痛。腎虛,陽萎,遺精,腸炎,闌尾炎,子宮炎,乳腺炎,癤腫,骨折,毒蛇咬傷
莖: 高約 30~60 公分,被白色細毛,莖基部伏臥,多分枝。
葉: 葉對生,卵形粗鋸齒緣,葉片長 1~3 公分,寬 0.5~2.5 公分 ,基部鈍形至楔形,先端鈍形,兩面被白色伏生絹狀毛;葉柄長 0.5~2 公分
‧花: 花冠白色,輪生聚繖花序,密生於葉腋,花萼筒狀,10 齒裂,裂片狹三角形,花冠筒狀,2 唇裂,上唇直立,微凹,下唇 3 裂花期 3~10 月。堅果三稜形,平滑,結果期 4~11 月。
果: 堅果近三稜形,兩邊夾角 90°,第三邊圓弧形,長約 0.18 公分,寬約 0.08 公分,尾部尖,基部斜屑,褐色,粗糙,有光澤,結果期 4~11 月。
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約 30~60 公分,被白色細毛,莖基部伏臥,多分枝。葉對生,卵形粗鋸齒緣,葉片長 1~3 公分,寬 0.5~2.5 公分 ,基部鈍形至楔形,先端鈍形,兩面被白色伏生絹狀毛;葉柄長 0.5~2 公分。花冠白色,輪生聚繖花序,密生於葉腋,花萼筒狀,10 齒裂,裂片狹三角形,花冠筒狀,2 唇裂,上唇直立,微凹,下唇 3 裂花期 3~10 月。堅果近三稜形,兩邊夾角 90°,第三邊圓弧形,長約 0.18 公分,寬約 0.08 公分,尾部尖,基部斜屑,褐色,粗糙,有光澤,結果期 4~11 月。分布於平地至中海拔山區,生長在路旁、荒地草叢或海邊岩石地。白花草因花白色而得名,台灣全島通稱,為民間常用藥,又稱虎咬癀,為台灣民間著名『五癀湯』的五癀藥材之一(虎咬 柳枝 茶匙 大丁 鼠尾)
更多資料

https://tbd.tbn.org.tw/plant106/WebPlantDetail.aspx?tno=523019011 白花草
邱年永 等著 原色臺灣藥用植物圖鑑(2) 167
白花草 p189 台北南天書局
鄭武燦 台灣植物圖鑑 下冊 2761白花草p1381 國立編譯館主編
中國植物誌 第 65(2) 卷 419 頁 PDF 濱海白絨草
中國植物誌 第 65(2) 卷 420 頁 PDF 白絨草(Leucas mollissima Wall.)
https://baike.baidu.com/item/濱海白絨草/3254753 濱海白絨草
臺灣藥用植物資源名錄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編
白花草 92年10月394頁

‧拍攝地點 台中縣后里鄉公館村尾社莊(9960514)

 回首頁